公元222年刘备伐吴夷陵之战爆发

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气势强劲 。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更在222年八月彝陵一带打败蜀军 。


蜀汉章武元年(221)六月,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和替关羽报仇,急忙出兵三峡,进攻孙吴 。孙权请和不得,只好迎战 。他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孙桓等将领及士卒五万人进行抵抗 。陆逊采取持重态度,收缩兵力,退出巫峡以东狭长的崇山峻岭地带,坚守猇亭不战 。到次年闰六月,陆逊觉得决战时机已到,他在进行了一次试攻之后,即命士兵每人持茅草一把,火烧蜀营,蜀军大乱,陆逊乘胜率五万人同时发动猛攻,连破蜀军40余营,刘备逃至马鞍山(今湖北宜昌西北),陆逊率军四面围攻,蜀军土崩瓦解,死伤数万 。刘备连夜奔逃,驿站士兵在隘口焚烧器械铠甲以阻断追兵,刘备才得以逃入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东) 。蜀军军用物资损失殆尽,军队也大伤元气 。蜀将傅、从事祭酒程畿战死,侍中马良被杀 。刘备败归白帝城后,忧愤交加,发病不起,于蜀章武三年(223)四月病死于白帝城西的永安宫,蜀国实力从此大为削弱 。
夷陵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
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
曹丕废掉汉献帝后,建立了魏国,接着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孙权也自封吴王 。荆州之战,关羽和他义子关平被吴王孙权杀害 。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 。孙权在几次求和都未果的情况下,只好派出年轻的陆逊为都督,前去阻挡 。
战役起因
东吴孙权占领了荆州,破坏了诸葛亮的隆中战略(《隆中对》说“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使刘备不具备统一的条件,刘备若想灭曹魏或者灭孙吴,依照《隆中对》来说,他都必须夺回荆州,否则他只能依靠蜀道难割据一方 。刘备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帝业,还是报国仇家恨,他都必须夺回荆州,但是由于他过于急切的想夺回荆州,在蜀国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刘备就匆忙发兵了 。
战役内容
双方有几次交锋,都有胜负,后来陆逊采取防守的战略,坚守不出 。这一战略打乱了刘备速战速决的计划 。因为蜀国位于丘陵一间,运粮十分不方便,再加上当时的天气十分闷热,这使蜀军十分低落 。于是刘备命令士兵驻守于树林茂密之处,并且将营地连看驻守 。陆逊认为机会已经来临,就发动了袭击,火烧连营七百里,打败了蜀军 。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 。曹操占据南阳和江夏北部,孙权据有南郡和江夏南部,刘备则夺取了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 。公元210年,在刘备的请求和鲁肃的规劝之下,孙权又把位于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借给了刘备 。这样一来,刘备实际上就基本控制了荆州 。不久,刘备又先后夺取了益州和汉中,历史上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 。汉中和荆州是蜀汉的两个战略基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长安;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