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陆逊火攻退刘备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 。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着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 。曹操占据南阳和江夏北部,孙权据有南郡和江夏南部,刘备则夺取了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 。公元210年,在刘备的请求和鲁肃的规劝之下,孙权又把位于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借给了刘备 。这样一来,刘备实际上就基本控制了荆州 。不久,刘备又先后夺取了益州和汉中,历史上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 。汉中和荆州是蜀汉的两个战略基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洛阳;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 。
处于长江中、下游的东吴政权,面对刘备势力的迅速发展,深感不安 。只是由于当时双方合力抗曹尚是共同的战略目标,这一矛盾才暂时未曾激化 。到了公元211年,孙权占据交州(今广东、广西)后,力量进一步扩大;而当时曹操正忙于兼并关中马超、韩遂势力,稳定后方,无暇南顾 。孙权便趁这个机会向刘备索还荆州,而刘备则以“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为藉口拒绝归还 。两国矛盾日趋尖锐,曾一度以兵戎相见 。最后虽然达成了平分荆州的协议:以湘水为界,孙权占有江夏、长沙、桂阳,刘备据有南郡、武陵、零陵,但是两国间的矛盾并未真正消除 。
公元219年,孙权乘蜀汉荆州守将关羽率军北攻襄阳、樊城,与曹魏大军激战不已,造成后方空虚之际,派遣大将吕蒙“白衣渡江”,袭占关羽的后方基地江陵 。关羽闻讯后仓猝率军回救,结果兵败被杀,孙权遂占有了整个荆州 。这样一来,孙、刘矛盾便全面激化,最终导致了夷陵之战 。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 。7月,刘备决定大举攻吴,企图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 。刘备的先头部队沿长江逆流而上,在巫县大败吴军,蜀军士气大震,一口气打到了秭归 。
【夷陵之战:陆逊火攻退刘备】这浩荡的声势震动了东吴,震撼了长江 。
孙权本来是想向刘备求和的,但遭到对方的拒绝,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应战 。孙权手下的宜都太守陆逊是个年轻人,就驻扎在彝陵,那是长江的西陵峡口,是刘备进军的必经之地;孙权任命他为大都督 。拨给他5万人马,要他无论如何要在这里顶住刘备的大军 。
陆逊知道,单凭硬打硬守,吴军肯定要吃亏,因为不论从地形、实力、士气上看,刘备都占着优势,得想办法,决不可轻举妄动 。
刘备的大军到达秭归后,便开始进攻彝陵,他把长江两岸封锁得严严实实,连一只鸟儿也不放过 。面对刘备的进攻,陆逊一直往后退,竟让蜀军长驱直入,一下子进入吴国境内五百多里 。一路上刘备扎下几十个营垒,还把吴军的将领孙权的侄子孙恒团团围在长江边的夷道城中 。陆逊的部下纷纷要求出兵援救孙恒,陆逊把头摇摆:“不能去!倘若我们将兵力分得过散,就不可能把刘备打败 。再说,孙恒固守的夷道,城池坚固,城内粮食充足,坚守数日是不成问题的” 。
一个姓王的将军火了,指着陆逊数落开来:“你这个胆小鬼,不敢打就不敢打,还找借口来唬人!”陆逊笑笑,不理他 。
陆逊手下的将领,有的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有的是孙权的宗室或亲戚,谁也不把二十来岁的陆逊放在眼里 。他们公开在营帐中散布流言蜚语,说陆逊想借此机会保存实力,好与孙权抗衡 。在他们的鼓动下,几十名将土竟然冲进陆逊的大帐,气势汹汹地责问陆逊,可有此事?陆逊“哗”地抽出宝剑往地上一掷,大声道:“如果确有此事,你们用这把剑把我的头割下来!”看着戳在地上的宝剑,将士们谁也不吭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