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史:官渡之战袁绍战略战术远胜曹操

很多人因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 , 大破袁军 , 都认为曹操智勇过人 。“胜者为王败者贼” , 无论《三国志》《三国演义》还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官渡之战中曹操聪明而袁绍是个笨蛋 。以少胜多的胜利自古以来每每令人赞赏 , 但是大家仔细想想看 , 曹操和袁绍当时被称为中原两强 , 兵力应该相差不多的 , 为什么曹操在官渡只有1万人(也许是两万或三万)而袁绍却有10万之众呢?(曹操再穷也不会只有1万人守卫中原吧)而且为什么袁军兵那么多不缺粮曹操兵那么少反而会缺粮呢?形成这种情形其实恰恰说明了袁绍战略的成功 , 曹操战略的失算 。
因为曹操当时把军队演黄河布防 , 把布将都派了出去 , 曹操这么做只会有两种可能:一是误以为袁军会全面进攻;二是曹操不知道袁绍会从哪里开始进攻;所以 , 曹操分散了兵力 , 兵法有云:形人而我无形 , 则我专而敌分 。袁绍正是利用曹操人兵力分散的弱点集中兵力渡过黄河直捣官渡 , 所以从当时形势来看 , 袁绍那么做其实是对的 , 而相反如果按照田丰的计策分兵骚扰曹军的话就会正中曹操下怀 。后来曹操虽凭借出色的谋略消灭了颜良文丑两支军 , 本以为袁绍会害怕曹军而撤兵 。但是曹操却又失策了 , 袁绍拒绝了沮授建议 , 把10万袁军渡过黄河 , 直捣官渡 。而曹操在官渡只有1万人 , 还伤了二三千人 。袁绍集中用兵 , 以多击少 , 直逼许昌 , 打乱了曹操原本的军事部署 , 造成了只有曹操本队以不足1万面对袁绍全军10万的局面 , 袁绍占拒了绝对的主动和上风 。
【三国战史:官渡之战袁绍战略战术远胜曹操】

面临如此的困境 , 曹操信心大失 , 向许昌的荀彧写信打算撤回许昌 , 在荀彧极力劝阻之下才放弃了撤军举动 。曹操兵少 , 没有实力与袁军抗衡 , 只好坚守等待时机 , 同时 , 曹操命官渡附近的徐晃军想方设法截烧袁军的粮食 , 虽然徐晃打败了韩猛的运粮军 , 烧了粮食 。但是从史料记载来看 , 这并没有影响袁军 。而恰恰相反袁绍对曹操运粮队的打击却很严重 。袁绍又派刘备深入曹操的敌后---汝南 , 发动当地群众和黄巾军打游击战和骚扰战 。使得曹操不但兵少的可怜连粮草都奇缺 。所以袁绍当时在战略和战术方面仍然是正确的和成功的 , 而沮授的忧虑是多余的 。
然而老天却偏偏倒向曹操这一边 , 袁绍身边的许攸叛逃曹军 , 建议曹操偷袭乌巢------袁军的总屯粮处 。这个建议是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和不理智的 , 因为乌巢坐落于袁军大营以北 , 如果被袁军发现或被乌巢的袁军打败的话 , 曹操和曹军决无生还可能 。但是曹操当时只有1个月的粮食了 , 如果不这样做的话 , 曹军也会因粮断而被消灭 。所以曹操决定孤注一掷 , 在乌巢拼死一战 , “士卒皆死战” , 终于把乌巢的粮食烧光了 。
这下该袁绍面临生死抉择了 , 袁绍其实心里清楚 , 即便让所有军队都去救乌巢 , 也无法挽回乌巢的粮食了 , 袁军军心大乱是迟早的事 , 所以袁绍痛下决心 , 让大将张郃率重兵进攻官渡大营 , 对乌巢粮食被烧一事对全军保密 。因为只有这样 , 才能拯救10万袁军免遭溃败 。关于史书上记载 , 张郃后来的反叛是因为郭图的谗言的事情 , 我认为这有点让人无法相信 。我个人认为 , 这段记载不过是为掩盖张郃叛离袁绍的事实故意写的托词 。真实情况可能是 , 张郃在攻打曹营的时候受到了曹军的攻心战 , 或者张郃是因为其他原因故意的叛逃曹军而造成了袁绍最后一丝希望的破灭 。不管怎么说 , 曹操胜利了 。我认为 , 官渡之战其实并不像《三国志》上写的那样 , 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认为曹操在这场战争中显示出了多么高的智慧 , 认为曹操大智大勇什么的 , 从曹操陷入兵少粮少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袁绍其实在官渡之战前期和中期的策略是正确的 , 田丰和沮授的建议其实也不是多么高明 。曹操能赢得这场战争 , 运气成分很大 , 曹操所谓的大智大勇 , 他偷袭乌巢的举动 , 其实不过跟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表现如出一辙 , 曹操仅仅体现出了项羽的拼命精神而已 , 而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的打仗方式 。袁绍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其实并没有什么战略和战术上的失误 , 唯一的缺点就是御下不严 , 用人不是很妥当 , 导致乌巢失守 , 张郃叛逃 。不过史书毕竟是魏国人和晋国人写的 , 自然要抬高曹操和张郃 , 贬低袁绍了 。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这场战争的真实情况 , 那就是袁绍的军事能力并没有那么差 , 曹操虽然很有谋略 , 但也不是像常人认为那样那么用兵如神而没有纰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