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风起云涌的间谍战是怎么打的?

说到间谍战术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对情报工作有了一定了重视 , 到了三国时期 , 群雄并起 , 名将备出 。越是混战越是拼资源、拼人才的时候 , 间谍更是不能少的 。但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 大家对三国时期最知名的间谍 , 似乎一直都放在了蒋干身上 , 但是演义毕竟是野史 , 要论三国时期经历最为传奇的间谍 , 那就非隐蕃莫属 。这个被历史遗忘的战争形势搅局者是怎样打这三国时期的间谍战的呢?
隐蕃 , 一个小人物 , 史书里没有他的传记 , 连他字什么都不清楚 , 但他却是不折不扣的牛人 。
隐蕃是曹魏治下青州刺史部人 , 孙吴黄龙二年(230年)突然跑到江东 , 表示要投降归顺 。当时隐蕃只有22岁 , 也没有多少知名度 , 不可能引起孙权的注意 。隐蕃给孙权上书 , 并且到了孙权的手上 , 正是这份上书改变了隐蕃的命运 。
隐蕃上书中写道:“臣闻纣为无道 , 微子先出;高祖宽明 , 陈平先入 。臣年二十二 , 委弃封域 , 归命有道 , 赖蒙天灵 , 得自全致 。臣至止有日 , 而主者同之降人 , 未见精别 , 使臣微言妙旨 , 不得上达 。于邑三叹 , 曷惟其已 。谨诣阙拜章 , 乞蒙引见 。”
孙权比较看中自己的形象 , 他想当汉高祖 , 不想被视为殷纣王 , 所以就破例召见了隐蕃 。
在这次召见中孙权问了隐蕃一些问题 , 隐蕃都对答如流 , 说起当今时务更是滔滔不绝 , 很有见地 , 也很有条理 , 让孙权刮目相看 。召见中 , 孙权少年时代的同学、江东大笔杆子胡综也在 , 隐蕃退下后 , 孙权问胡综对隐蕃的看法 , 胡综认为此人有点像东方朔 , 又有点像祢衡 , 但才华不如他们 , 言下之意没有真才实学 。孙权问隐蕃适合担任什么职务 , 胡综建议不能安排他到地方上治理百姓 , 先给他在京城安排一个小职务试试 。
鉴于隐蕃谈论中涉及刑狱方面的东西比较多 , 孙权就任命他当廷尉监 。廷尉是汉代九卿之一 , 负责刑狱和司法 , 相当于司法部长 , 廷尉监是廷尉的属官 , 品秩六百石 , 与县令相当 , 隐蕃的这个职务类似于司法部下面的一名处长 。
职务虽不是很高 , 但隐蕃的活动能量很大 , 很快就在江东积攒了不少人气 , 左将军朱据以及隐蕃的顶头上司廷尉郝普都称赞他 , 认为他有王佐之才 , 还争着巴结他 , 隐蕃家门口“常车马云集 , 宾客盈堂” 。尤其是郝普 , 经常为隐蕃鸣不平 , 认为当个处长太屈才了 。这个郝普 , 原来在刘备手下担任零陵郡太守 , 吕蒙当年越湘江、取三郡 , 郝普投降 , 孙权相当信任他 , 让他当了廷尉 。
也有人觉得其中有问题 , 太常潘浚的儿子潘翥争相交好隐蕃 , 给他送粮送钱 , 潘浚知道后生气 , 写信责骂了潘翥 , 让他把送给隐蕃的礼物要回来 , 并自行“受杖一百” 。当时大家都觉得藩浚实在不讲人情 , 有些过头了 。
因为隐蕃是曹魏派来的卧底 , 他到孙吴来肩负着重大使命 。行前 , 魏明帝曹睿亲自找他秘密谈话 , 让他到孙吴后“求作廷尉职 , 重案大臣以离间之” , 也就是争取当上廷尉 , 以便深入调查掌握孙吴大臣们的情况 , 找机会离间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