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司马光究竟为何隐居去编修《资治通鉴》?( 四 )


司马光的晚年和身后,都陷入到激烈的党争之中 。但是,《资治通鉴》一书却一直受到重视 。因为,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的过程中,能够注意将个人的愤激之论与历史的资治价值区分开来,将传统史学的鉴戒功能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编修期间相对远离政治,也使得此书的史实选择与历史情怀能够超越于其时的政治斗争,真正做到“收功愈远而为利愈大” 。
无论从中国史学发展史来说,还是从当今吸取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来说,《资治通鉴》都是不可替代的 。自宋朝以后,此书就不断受到推崇,即是由于此书可以“资治”,无论对于治国理政还是修身齐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曾国藩《致某书》说得更加直接:“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论事能窃物之理,执圣之权;又好叙兵事所以得失之由,脉络分明;又好详名公巨卿所以兴家败家之故,使士大夫怵然知戒,实六经以外不刊之典也 。阁下若能读此书,将来出而任事,自有所持循而不至失坠 。”
《资治通鉴》在当今依然具有显著的资治功能,除了据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国家盛衰、民生利害,还可以在领导艺术、用人之道以及人生修养等方面给我们以启迪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