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陵墓如何防止被盗五大反盗墓招数

不知何时起帝王陵墓成了盗墓贼眼中金灿灿的宝藏,从而拉开了一场墓主与盗墓贼之间的战争 。陵墓主人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盗,想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招数,具体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
疑冢防盗,有一个考古名词,叫“虚冢” 。虚冢,只是秘葬方式的一种,又称假坟、虚墓、虚葬、潜葬、潜埋,说白了,就是造若干假墓穴,而将真尸葬地隐匿起来 。传说中最着名的虚冢,当数孔仲尼的弟子为其设的五座虚墓,当年孔子的坟西侧有五座假坟,都是石头砌成的 。这些坟都是他的弟子为他造的 。
网络配图
据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曾命人掘开了这些虚冢,里面竟然跑出一只白兔子 。此说显然是无稽之谈 。但从中可以看出,盗墓掘坟,在孔子那个时代已是一种社会现象了 。为了防止盗墓者盗墓掘坟,反盗墓成了必须考虑的事情 。
将墓穴挖在山崖上的岩石中,是另一种反盗墓招式 。依山为陵,显然比平地起穴那种封土式陵墓防盗效果要理想得多 。但这种莽法一般人家造不起,也造不成 。这种开凿于山崖之中,不另起坟丘类型的墓穴,考古界惯称“崖墓” 。这种墓在西汉时已颇为流行,如现今考古发掘发现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等 。
将墓穴开凿于山之中,坚固异常,防盗效果自然也非同一般,但是也存在明显“漏洞”,其通往玄宫的洞口,盗墓者很容易找到 。如何封闭洞口,工匠煞费苦心,其中用铁水浇筑,就是其中的硬招之一 。正史所记,最为着名的铁水封陵,当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台葬墓——乾陵 。
网络配图
乾陵墓道开在北峰南面的山坡上,墓道长63,1米,宽3,9米,呈斜形坡 。墓道与墓门间用吞条填砌,多达39层,用石近四‘千块 。石条之间用铁拴板拴拉,每三层上下用铁棍穿联,再用锡铁熔化灌缝 。石条上刻有文字,考古结果表明,目前没有发现乾陵被盗的痕迹 。可见,武则天的反盗陵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
反盗设计多种多样,不只有机弩,还有积沙,一个进入墓内的盗墓贼 。因反应慢了一点,就被积沙掩埋了 。在墓穴中置放的杀人兵器,除了伏弩和机弩外,还有”悬剑“,但这两样东西的反盗誊原理都差不多 。被盗的名人墓中,唐朝风水大师袁天罡的墓里就有”悬剑“ 。袁墓位于彰德城西北三十五里东灰营树,。
这种古墓也有一个名字,叫火坑墓,有些地方的盗墓者俗称火洞子 。曾震惊世人的长沙马王堆1号墓这座墓的发现颇为传奇,该墓位于长沙市东郊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 。据地方志记载,此处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 。
古籍中,毒墓的记载很多,汉广川王刘去盗掘战国古墓魏襄王冢时,除了发现墓是铁汁浇灌之外,在打开后还有惊人发现,里面竟然喷出一种有毒气体,”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 。以兵守之,七日乃歇“ 。古代人常使用的毒物是水银,在秦、汉及之前的陵寝中,使用水银的记录较多 。
网络配图
古墓中的尸毒、毒气到底是古人有意放置,还是后天形成 。在考古界也有争议 。古人在临终前几日,知自己寿限到了,往往会服食丹砂一类的东西 。以保证死后尸体久放不腐 。还有一个原因 。包括帝王在内的古人迷信增寿一类的不老药,丹砂、不老药这些药中,都含有水银一类的有毒物质,累积在体内、骨骼间.
盗墓,令死者不安,生者不宁 。从古至今,盗墓现象从未停止过 。盗墓贼各显神通,并且还形成了一些门派 。他们穿梭于帝王将相的陵墓之中,攫取财宝 。而古人为保全尸首,在陵墓中往往设置了反盗墓的”毒招“ 。反盗墓与盗墓的拉锯战就这样持续了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