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小金库达三千万银两最后不知所终

“小金库”在清代官场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地方政府乃至于皇宫大内几乎都有“小金库”。那些“小金库”给部分特权人士联络、办事提供了方便,满足了他们的私欲,但却导致了国家财产的流失,滋生了众多腐败,且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
1
清代地方政府的“小金库”很公开
清代地方官都有正俸和养廉银 。而他们的“小金库”多寡则视官员权限、搜刮能力而定,少的数千两,如知县一级 。
“有曾任直隶之涞水令者,言涞水每年收牛羊税,计共六百两,报销仅十三两,而藩司署费二十四两,道署二十两,州署十四两,于皆官所自得 。”(《清稗类钞》)从这里看出,光“牛羊税”一项,涞水县令便有529两银子纳入本县“小金库” 。“又月领驿站费三百两,其由县给发,不过五十两,则每年获数千矣” 。这项“驿站费”,知县又可得到3000两左右银子 。同时,县里还有税契每年也进账几千两银子 。如此算来,一个知县的“小金库”最少能有大几千两银子 。
网络配图
《清稗类钞》又补充记载:“直隶州县,多恃骡马税……计南宫一县,外收至三四万,而交官不及半,至报部不过数百金而已 。”这么一算,南宫县的“小金库”每年当在万两以上 。
【慈禧太后小金库达三千万银两最后不知所终】清代地方的藩司、粮道都有税收大权 。他们的“小金库”就更可观了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张集馨担任了当时有名的“肥缺”陕西督粮道 。他一上任就发现前任方用仪在交卸之前,其家人提取、倒卖了粮库里的四千石麦子 。但他毫无办法,只得贴补上亏空了的四千石麦子 。不过,他是借债做盘缠从北京来陕西上任的,这补前任亏空的钱理所当然便是从其陕西督粮道的“小金库”里支取 。而据张集馨记述,当时陕西督粮道的“小金库”一年是三四十万两银子 。除了请客、送礼、打点官场之外,其他的都落入陕西督粮道本人腰包,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
作为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总督,“小金库”数额一般来说都在十多万两以上 。两江总督堪称当时“封疆第一肥缺”,这“肥”就肥在它的“小金库”上 。清人笔记《水窗春呓》中,有关于清代中期各地高官“油水”多寡的记载,说:“督以两江为最,一年三十万 。”这三十万两白银便是两江总督可以支配的“小金库”收入 。
清代地方的总督、巡抚都有关税、盐务津贴,也就是“浮收”的关税、盐税,那也是“小金库”的最重要来源 。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虽然不许下属给他送贵重礼物,但是盐运司送的“缉私经费”、几个海关送的“公费”,按照当时官场规矩,他还是收的 。
正如张集馨所说:“监司大员行同市井……余居是官,心每不安,虽非勒折,确是浮收 。”所以,清朝地方官场都有“小金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清代俸禄的微薄、吏治的腐败、官员的贪婪、京官的索贿,等等 。
2
晚清淮军、北洋新军的“小金库”很有名
晚清的军队也有“小金库” 。“淮军自始至终,每年皆发饷七关有半……先以解款不到而致欠饷,既到,不以发饷,遂积成巨款 。”这笔巨款就成了典型的淮军“小金库”(《异辞录》) 。
这个“小金库”一直供直隶总督李鸿章提用 。李鸿章去世时,淮军“小金库”里还有五百余万两银子——这都是淮军士兵的卖命钱——这笔钱最后被“项城(袁世凯)用以扩充新军,至六镇之多” 。
网络配图
其实,在晚清军队中,各营军官几乎都在不同程度地苛扣士兵饷银入“小金库” 。这也是当时清军缺乏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