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银饰侗族的银饰在民族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精美绝伦的侗族银饰文化
银饰在古代非常盛行 , 在今天的侗族文化中 , 银饰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侗族人民的生活离不开银饰 , 虽然看起来很普通的银饰 , 却在侗族人民的心里占据重要的位子 。侗族的妇女和儿童在举行隆重的节日时 , 都会佩戴银饰品 , 这个习俗已经流传了上千年的历史 。
精美绝伦的侗族银饰文化
银饰是侗族盛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反映侗族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 银饰加工艺术是已流村民祖辈相传的民族工艺技术 , 从事加工工艺的人 , 当地称之为银匠 。侗族银饰的加工 , 要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和抛光等五道工序 , 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男工匠手工操作完成 。
侗族妇女习惯在盛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中 , 佩戴上自己喜欢的各种银饰 。插着各种银簪、银钗 , 颈项穿戴护胸银板 , 板上套戴四五个由小到大银项钏 , 还有吊胸兜和围裙的银链 。手戴银质护手筒 , 外戴各自银质手镯 , 有的多达10多对 , 从手腕处叠到上胳膊 。手指戴有银戒子 。
据需要 , 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 , 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 , 制出精美纹样 , 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 。除了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里手 , 在造型设计上苗族银匠也堪称高手 。侗族银匠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 , 他们根据本系的传统习惯、审美情趣 , 对细节或局部的刻画注重推陈出新 。
侗银并不是纯银 , 它是侗族特有一种银金属 , 银的含量在50%左右 。侗银饰经戴过后如长期放置 , 饰品表面金属会产生氧化反映 , 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变色 。不过下次再戴的时候只须用软布或纸巾擦拭就可以光亮如新了 。
侗族妇女和儿童饰物 。侗族妇女在盛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中 , 喜欢佩戴各种银饰 。在发髻上 , 插着各种银簪、银钗 , 簪上缀有彩色花卉 , 象银蝶起舞 , 白凤展翅 , 走起路来 , 彩花颤动 , 吊铃摇曳 , 耳附晃动 。颈项穿戴护胸银板 , 板上套戴四五个由小到大银项钏 , 还有吊胸兜和围裙的银链 。
手戴银质护手筒 , 外戴各自银质手镯 , 有的多达10多对 , 从手腕处叠到上胳膊 。手指戴有银戒子 。有的全身银饰重达5~10千克 。婴孩头戴罗汉帽 , 前沿缀有十八罗汉 , 下沿缀有十八朵梅花 , 额头正中为狮头 , 两旁有圆圈 。脑后吊有7~9根短链 , 末端吊有铃当、葫芦、方印、鹰爪和仙桃 。孩童走路、摇头 , 银铃叮当作响 。
侗族中的银饰品含银量仅仅只有50% , 所以并不是纯度很高的银 。但是其本地特有的银饰文化却又为这看似平常的银饰品增添了几分色彩 。
【侗族银饰侗族的银饰在民族生活中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