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厨师始祖的中国史上三位厨神是谁

近年,《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播出后,广受吃货们的厚爱 。但中国地大物博,饮食又讲究因地取材 。因地制宜,创造出不同风味的饮食,由此也拉开了吃货们的饮食寻踪之旅 。要说中国的烹饪技艺变迁,可谓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间也产生了诸多为后世敬仰的厨神 。如在网络上也有评选中国十大名厨的说法,列举了许多“美食达人”,这说明在不同的时代,名厨们的作为也是各有特色,在繁荣中华饮食文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最为显著的 。
网络配图
不过,在“厨神”界,被公认的,又有历史记载的则是这三位:彭祖、伊尹、易牙 。他们或有烹饪理论流传后世,或有高超烹饪技艺载入史册,在中国烹饪开创时期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厨师的始祖 。
烹饪鼻祖彭祖
关于彭祖的介绍,既有养生也有长寿之说,但除此之外,他在烹饪领域也有独到的技术,这才是他被称为烹饪鼻祖的来历 。彭祖,姓钱名铿,是黄帝的第八代孙 。彭祖为长寿之神,相传他曾隐居武夷山幔亭峰下,茹芝饮瀑,遁迹养生,寿至百年 。其有二子,一名彭武,二名彭夷,来此山定居,故此山便命名为武夷山 。他们给武夷山留下许多宝贵的保健餐饮与美食养生的财富 。
彭祖因善调制味道鲜美雉羹,治好尧帝厌食症,而受封于大彭(今江苏省徐州市) 。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汉代楚辞专家王逸注曰:“彭铿,彭祖也 。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 。”宋代洪兴祖补注曰:“彭祖姓钱名铿,帝颛顼玄孙,善养气,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封于彭城” 。
彭祖由“雉羹之道”逐步发展成为“烹饪之道”,雉羹是我国典籍中记载最早的名馔 。这雉羹,说白了就是野鸡汤,即用野鸡加稷米(后来改为薏米)同炖而成,有鲜香醇厚、易消化等特色 。至于被誉为“天下第一羹”的说法,则是清朝才有的说法 。传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徐州,品尝野鸡汤,感觉味道鲜美无比,因而赐名“天下第一羹” 。
除了雉羹之外,“糜角鸡”也属彭祖食疗菜之一,这是采用糜鹿头上的角,与母鸡同炖而成,风味独特 。彭祖的另一食疗养生菜是“云母羹” 。云母是云母族矿物的总称,工业用途极广,但彭祖选用云母作为食养原料,可谓别具一格,这说明彭祖对食物的食性有一定的经验 。
网络配图
中国古代史中的饮食相对于简单,照今天的情形看,彭祖所制作的野鸡汤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因治好了尧帝的病,也就有了烹饪鼻祖的称号 。至于乾隆所喝到野鸡汤,也许比彭祖所制作的汤更为复杂一些,只是因袭相传,也就有了“天下第一羹”的美名 。
彭祖在饮食领域的创造性贡献,直接影响了中国的饮食烹饪发展的方向,后来的许多名厨从他的实践中汲取灵感,发明了形形色色的菜式 。倘若我们细究中国饮食的演变历程,从简单饮食到百味江湖,可以说是从彭祖开始的 。
烹调之圣伊尹
伊尹,曾辅佐商汤王灭掉了夏朝,又帮助商汤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使商朝初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从而名扬天下 。他一生辅弼商朝五代帝王,他“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是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而“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而不衰 。
伊尹由厨入宰的经历,很复杂 。他早先当过奴隶,幼年的时候寄养于庖人之家,得以学习烹饪之术,长大以后成为精通烹饪的大师 。这种身份的转变不仅仅是成功学上的案例,也是中国社会开放的必然结果 。但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当一个好厨师,接着是由烹饪而通治国之道,说汤以至味,成为商汤心目中的智者贤者,被任用为相,对后世影响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