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川究竟是不是八卦掌的始祖?

董公海川,是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人,生于清嘉庆二年卒于光绪八年(1797年—1882年),享年八十五岁 。董公在清肃王府任武术总教师后,传授“八卦掌”名播京师 。其诸徒广传京外,风行国内,是我国优秀拳种之一 。但是董公是不是“八卦掌(拳)”的始祖或首传人?“八卦拳(掌)”究竟何时何人所创?在今天这个课题仍未真正解决 。
本着武术工作也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精神,我们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由于董公海川是河北省人,故河北省武术界更有责任认真调查研究 。河北省武协、廊坊地区体委组织的联合调查研究组,在文安县体委的配合下,曾对武林这一历史疑案做了初步调查研究 。得出的初步认识是:“八卦掌(拳)”并非是董海川所创,董海川不是“八卦掌(拳)”的始祖和首传人 。
一.国年间武术书籍并未肯定董海川是“八卦掌(拳)的始祖地位 。
1930年出版的徐哲东先生著的《国技论略》中在谈及“八卦掌“的历史源流时说:”此门拳术,不知创自何时何人 。闻有海川者于江、皖间遇一异人传授此技 。”
1936年出版的《国术源流考》中说:“八卦拳亦名八卦掌”,“此拳始自何时何人,无可考 。”
此期间,金警钟编集的《国术名人录》中说:“董海川学艺于安徽九华山中 。”
1937年出版的任致诚先生著《阴阳八盘掌法》前清文生杨同源的《杨序》中说,文安任致诚先生“其师为李振清先师(指霸州苇家营人‘燕子李’)振清先师与董汉清先师(即董海川),同为董梦麟先师之高足” 。任在《自序》中说,“李辞师北旋,董谕之云:‘前数年,有文安县朱家坞董老公者,与余联为宗族,曾学得此艺,汝到家后,对余所授之拳如有不明之点,可就彼请益,余名彼为董汉清 。’”
从上列四书中可以看出:
一说“创自何时何人”,“不知”、”无可考” 。也就是他们没有承认“董海川是八卦掌的始祖” 。
【董海川究竟是不是八卦掌的始祖?】二说董海川是“于江、皖”,“于安徽九华山中”学得此艺,不是创出此艺 。
九华山,在安徽省长江南岸青阳县境,是通往墨城的徽城和磁都景德镇的要道,该山是我国佛寺最多的一山(据说有佛寺三百余座) 。“遇一异人”显然是遁词,遇僧道则是可能的,但如说遇僧道,须讲其名,说遇异人则可不言其名 。遇异人遇僧道,都是“学得此艺”不是创出此艺,此论可成 。因此,就是没有认为董海川是八卦掌的始祖 。
三说董海川本有恩师,《阴阳八盘掌法》说是“江南的董梦麟” 。此说与《国技论略》说“于江、皖间”,与《国术名人录》说“于安徽九华山中”所指董海川学艺的地点皆同;《阴阳八盘掌法》中董海川是“学得此艺”的说法,又与《国技论略》《国术名人录》中的“异人传授”“学艺”是相同的 。
以上四书刊行在董公卒后的五十年后,当即董公的三世传人尚健在的时期,这样的大事,怎么不见有一徒驳“不知创自何时何人”,“遇一异人传授此技”,“于江、皖间”“于安徽九华山”学得此艺的诸说呢?尤其对指明董公之师是“董梦麟”的说法,也没有回声呢?
因此,这是我们认为“董海川不是八卦掌的始祖和首传人”的理由之一 。
二.清朝外史书中更难确立董海川的“始祖”地位 。
清代《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