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地域的差异我们住的房子都是不一样的 。畲族由于深居山区 , 交通不便 , 当地又没有可烧煅贝灰的原料“海蚺” 。所以 , 建筑材料只能就地取材 , 用黄土做砖砌墙 , 茅草为屋顶 , 这样也大大的节省了费用 。因为这样的房子承受不了大风的压力 , 所以房子盖的很低 。那么 , 下面一起深入畲族文化了解当地的建筑吧 。
畲村的房屋格局基本上有二种类型 , “竹竿寮”和“走马寮” 。“竹竿寮”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竹竿厝 。它门面小但纵深长 , 就象竹竿一样修长 。通常每排立五根柱子 , 栋柱与第二柱相隔一丈;第二柱与廊柱相隔五尺 , 前五尺为走廊 , 正厅照壁在后二柱之间 , 照壁就在两边的挟柱 。照壁中间设有神龛 , 奉祀祖先 。
一幢房屋至少有两“木扇”柱子在两边牵墙 , 形成三格 。也有五、七、九格不等的 。正厅左右对称 , 偏间铺以地板 , 前一丈的方间为“暖堂” 。堂前中间的桌下放有方形火炉 , 冬、春季可取暖、烘干 。后一丈间铺设有对面床 , 中间空地为通往厨房的通道 , 照壁后无天井 , 而是砌上墙 , 做厨房用 。楼上设谷仓和客房 , 正厅楼上不隔房间 。
走马寮的造型多为“日”字形 , 前后均有厢房 , 称为“伸手”后厢称为火厢 。栋柱与第二柱相距八尺 , 偏间隔到廊柱 , 走廊不设廊柱 , 以马脚架下檐 , 过间一丈二尺 , 前后的卧室较大 , 少铺地板 , 不设暖间 , 仅在炉前设一火炉 。照壁后有天井和小厅 。“伸手”每排三根柱子 , 有二、三格不等 。前天井较大 , 放中门 , 盖门楼 。
(一)茅寮
山区畲族同胞传统建筑是茅寮 , 也称为“畲寮” 。茅寮分为山棚与泥间两种:山棚 , 顾名思义就是山上的篷棚 。通常以三、五根带丫的树枝或树干作为支柱 , 上面架上横条作为棚的主体架构 , 顶部成金字状 , 中间高而两边低 , 上面再用茅草或树皮覆盖以避风雨;泥间 , 也称“土寮” , 通常用小竹或芦苇杆编成篱笆状 , 拐角处用木头固定 , 然后涂上泥巴 , 做成“墙” 。
上面以三根木头横架 , 中间高而两边低 , 同样用小竹等编成篱笆状物铺在上面 , 盖上茅草或树皮 , 再用藤条将其固定而成 。山棚通常建在靠近劳动的田边或山地旁边 , 作为劳动中间的休息场所 , 或临时过夜的住所 。而“土寮”通常建中村中 , 为畲族同胞的普通民居 。
(二)瓦厝
瓦厝也称为“瓦寮” , 顾名思义就是上面用瓦片覆盖的房子 。“瓦寮”的建筑通常是用泥巴夯实成墙 。泥巴是用黄泥土浸漂 , 再借用牛力在泥上多次反复踩踏 , 以增加土的粘性 , 然后加入稻草制成土砖 , 由于有稻草的牵引 , 土砖的硬度更高 。将土砖按一定格式堆叠起来就成了墙 。
墙上面横架杉木 , 铺上木片 , 再盖上当地自制的土瓦 , 就成了屋顶 , 可档雨 。只是在铺设土瓦时 , 瓦片之间不用贝灰粘接 , 而是以大瓦为阳作瓦槽 , 以小瓦为阴作瓦瓴 , 这样就把可能漏雨缝隙给封闭了 , 这就是建筑上所说的“阴阳盖”了 。
- 畲族饮食畲族人的乌稔饭有什么特色
- 畲族舞蹈畲族舞蹈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 畲族语言畲族的语言文化有什么独特之处
- 畲族历史畲族为什么自称是山哈
- 畲族民歌畲族的民歌有什么特点
- 畲族节日畲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 畲族姓氏文化畲族有哪四大姓
- 畲族婚俗畲族婚礼有哪些风俗习惯
- 蜀国真有五虎上将吗?
- 五四运动与日本有着怎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