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断头何惜手足:唐太宗李世民的政变之局

导读:公元626年7月2日,天气阴沉沉的,整个天空像笼罩着一块巨大的幕布 。这天,对李世民来说是个成败攸关的大日子,几天以来,他的心一直都绷着一根紧紧的弦 。这次的行动,他万分重视,亲自率领一百多人埋伏在玄武门之内,静候着大哥李建成和小弟李元吉的到来 。一场手足间的厮杀眼看就要展开,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做,只因为情势所逼,若不诛杀同胞兄弟,那么同胞兄弟便会要他的命 。杀戮,似乎总是和争权夺位有关,在李渊与皇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当中,以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最有争夺皇位的资质,因此,他们的争夺也更为激烈 。
【不惧断头何惜手足:唐太宗李世民的政变之局】作为长子,李建成继承皇位本是名正言顺,人心所向的事情 。论文臣武将、私人武装,李建成的力量更是远远强过李世民 。不过,李世民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早在李渊还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时候,李世民就预见了隋朝必亡的定局,促成了父亲的起兵 。其后,刚刚二十出头的李世民先后击败了一系列强劲的对手,最终统一了江山 。在南征北战,一统天下的过程之中,李世民立下了显赫的战功,在军政各界积累了很高的声誉 。就算李世民不去挑战只能由太子继位的封建宗法制度,大哥李建成都必将视他为眼中钉和肉中刺 。如此一来,手足间的火拼就只是迟早的事情了 。
首先痛下毒手的是兄长李建成 。初唐,突厥屡次侵犯关中地区,众大臣建议唐高祖李渊弃都长安,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也都赞成这个主意,只有当时身为秦王的李世民发表了不同的见解 。他劝诫大家不要因为胡人的骚扰就被动躲避,并主动请命在几年之内活捉突厥首领,平定骚乱 。李渊认为李世民言之有理,便不再提迁都之事 。而李建成与嫔妃正好以此诬陷李世民,上奏说:“虽然突厥屡次祸乱边疆,但只要区区财物便能将其遣退 。李世民打着抵御突厥的幌子,恐怕是为了总揽兵权、篡夺帝位吧 。”
捕风捉影的话说得多了,李渊难免对李世民有所猜忌 。有一天,他让三个儿子比赛骑马射猎,一决胜负 。李建成故意将一匹难以驾驭的 决胜负 。李建成故意将一匹难以驾驭的烈马交给李世民,一路上这马三次蹶蹄,身手矫健的李世民都化险为夷 。于是他就对属下宇文士及说:“大哥打算用这匹马来谋害我,可是人的生死自有命定,就凭他们是无法左右的 。”谁料,这话经过李建成的捏造加工,变成了嫔妃在李渊耳边的枕头风,“秦王自称上天授命他做天下的主宰,怎么会白白去死呢!”
李渊闻言大怒,召建成、世民、元吉三兄弟前来当面对质 。李世民摘去王冠,磕头申辩,仍不能缓解父皇心中的怒气 。幸而有人忽然禀报突厥来袭,李渊这才劝世民戴回王冠,与他共同商议退敌对策 。此后,每一次遇到敌情,李渊总是派世民前去讨伐,但对这个儿子的猜忌却愈发加重了 。太子李建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他精心挑选了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差人前往秦王府邀李世民前往自己府上赴宴 。秦王府的人深知太子素来诡计多端,都劝李世民不要前往,以防不测 。李世民却认为双方虽然正在暗中争斗,但还不至于到手足相残的地步,便欣然前往 。
等到了太子府上,建成和元吉一改往日剑拔弩张的气焰,与李世民谈笑风生,对他的功绩和才能赞不绝口 。然而就在宴会过后,酒足饭饱的李世民竟两腿发软,头晕目眩,他立刻警觉起来,挣扎着想打道回府,没想到竟一下子瘫坐在地 。此时的李建成只是不慌不忙地吩咐下人:“秦王暴病,赶紧送他回府 。”也许是命不该绝,李世民回到府中,灌下许多解毒药,吐得天昏地暗,竟奇迹般地保全了性命 。这件事虽然没有确凿证据指向李建成下毒,但其司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 。李渊知道这件事后虽然怒斥了李建成,但也没有多作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