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立功有什么用处?

导读:古代打仗讲究论功行赏,梁山等绿林好汉也不例外 。晁盖攻打曾头市,宋江劝他,晁盖说:“不是我要夺你功劳……”,说明梁山泊打仗是记功的 。国家养军队,打了胜仗给将士们记功,仗打完了,朝廷会给立功的人“加官进爵” 。这些立功的人,或者升官,拿更多的俸禄,或者获取高等爵位,得到更多的一些特权,这实际好处非常明显 。绿林好汉们立功不能升官进爵,胜利了还是一个强盗,那他们的记功有什么实际意义吗?的确有,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大秤分金银” 。对于绿林好汉们来说,招安后当然会按照交椅的座次被封赏为官,但招安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招安对好多山大王只能是幻想,不切实际 。更何况,在山寨的地位越高,其风险也就越大 。既然不能够加官进爵,这些人在打仗时凭什么会勇敢向前?最现实的“激励机制”就是分金银 。即便是这仗不知道能不能打得赢,绿林好汉也会“踊跃向前”,是因为他们动则可以抢掠,这就是他们打仗的“原动力” 。
《水浒传》当中,具体到“分金银”的情况描写并不详细,但是,如果我们通过他们的一些具体行事,是可以看到他们实际上是在经常地“大秤分金银”的 。鲁智深来到桃花村,正赶上庄主刘太公家里有事,原来是在这桃花山占山为王的小霸王周通要强娶他的女儿为“压寨夫人” 。鲁智深把周通痛打一顿,周通逃回桃花山,请出来大头领李忠 。李忠和鲁智深早就认识,不但应承了让周通退回亲事,不再难为刘太公,还把鲁智深请上了山 。鲁智深要走,李忠要给鲁智深送路费,但他不是把山寨里钱财拿给鲁智深,而是临时打劫从山下路过的十几辆车子 。鲁智深见这两个人“好生悭(qian)吝”,就来了个不辞而别,把山上的金银酒器一股脑地卷走了 。等李忠他们打劫回来,见鲁智深卷走了金银酒器,本想赶上去向鲁智深讨要,又觉得两人不是鲁智深的对手,只得作罢 。在准备处理这新打劫来的货物时,周通说:“将金银缎匹分作三分,我和你各捉一分,一分赏了小喽罗 。”李忠说:“是我不合引他上山,折了你许多东西,我的这一分都与了你 。”
在这里,不但财物分配说得清清楚楚,就连损失财物的原因都说明了责任,虽然周通并没有要李忠的那一份,但李忠是把损失算在自己身上的 。
晁盖带领梁山弟兄劫了江州法场,救了宋江 。宋江又带领一班人杀了黄文炳一家,把他家“积攒下许多家私金银”,全部收拾好装箱打包,拿到梁山上来 。晁盖在安顿了“穆太公一家老小”之后,又“叫取过黄文炳的家财,赏劳了众多出力的小喽罗” 。这说明,不但头领们要分财物,小喽罗也是“按功论赏” 。同时,晁盖还叫“取出原将来的信笼,交还戴院长收用”,只因为这是戴宗私人的东西 。由此可以看出,在梁山这个山头上,“公”是“公”,私是私,“公”私不能混为一谈 。当然,戴宗为了表示仗义疏财,又因为人家是拼着性命救了自己,所以坚决不肯要,“定叫收放库内,公支使用” 。
这一次为什么没有分赏给众头领呢?梁山泊一家伙来了这么多的头领,安置需要大量的钱财,恐怕黄文炳那点点钱财,除了分给小喽罗那些,剩下的不一定够用,哪里再有钱财分赏?根本的原因,就是这次的行动目的,是晁盖要救宋江,不是为了财物 。有为了财物的军事行动 。宋江攻打祝家庄,目的之一就是获取粮食,“以供山寨之用” 。打破祝家庄以后,“得粮五十万石”,宋江一面把粮食装载上车,一面将“金银财赋,犒赏三军众将;其余牛羊骡马等物,将去山寨支用” 。当然了,攻打祝家庄的主要目的,是宋江要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军事才能,但获取粮食也是能够说服晁盖出兵的原因 。祝家庄是个村落,存粮食应该是他们的基本做法,所以,获取粮食也是作者明确交代的事项 。尽管如此,“分金银”还是被有意无意地提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