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是谁?水镜先生司马徽简介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 。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名士,精通经学 。有“水镜”之称 。司马徽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 。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 。
桑下之论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才能,受到世人的敬重 。
南郡人庞统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颖川,所以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 。到了颖川,正遇上司马徽正在采桑叶,庞统便在车里对司马徽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地位非常显赫,哪有压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丝妇女的事!”德操说:“您暂且下车 。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 。从前伯成宁愿耕作,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以桑木为门轴的简陋屋舍里,也不愿住做官的住宅 。哪有住在豪华的房屋里,外出骑肥壮的马,左右要有十几个侍女侍候,才算是与众不同的道理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 。虽然有吕不韦的爵位,齐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 。”庞统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 。如果不叩击一下声音洪亮的钟鼓,那就不知道它的声音之响 。”司马徽与庞统相互交谈,不分昼夜 。谈论后,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惊异,并称庞统是南州士之首,使庞统渐渐为他人所知 。
客居襄阳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荆州牧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精通儒家学说的人 。司马徽客居荆州襄阳 。
司马徽博学多识,精通经学,在荆州时与汉末大儒宋忠齐名 。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到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
司马徽知道刘表心胸狭隘,一定会谋害善者,所以缄口不言,不谈论时势 。有人对刘表说:“司马德操是奇士,但没有遇上知己 。”后来,刘表亲自去拜访司马徽,并说:“人们所说的都是虚妄不实的话,这人只是一个小书生而已,他的见识和普通人一样 。”
举荐俊杰
司马徽与荆州名士庞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人均有交往,关系甚密 。司马徽视庞德公为兄长,被庞德公称为“水镜” 。
汉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而诸葛亮、庞统却隐居在襄、汉之间,不轻易投靠他人,并受到到司马徽的赏识 。
后来,依附刘表、屯驻新野的刘备前去拜访司马徽,并和司马徽讨论世事 。司马徽对刘备说:“一般的读书人和见识浅陋的人怎么能认清天下大势?只有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称得上是俊杰 。”刘备问谁才可以称得上俊杰,司马徽回答说:“诸葛亮、庞统” 。同时,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刘备便以诸葛亮、庞统为军师中郎将 。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司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马徽在此后不久就病死了 。
轶事典故
司马称好
司马徽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说话时,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 。乡中曾有人向他问好,他回答说:“好” 。有一次,有人告诉司马徽自己儿子的死讯,司马徽便回答说:“很好” 。司马徽的妻子知道后便责备他:“人们认为您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诉您 。您为什么忽然听说他人的儿子死了,而对他人说好呢!”司马徽回答说:“您的话也很好 。”
因此在明代时,司马徽被人们称为“好好先生”,成语“好好先生”由来于此 。后世“好好先生”多指不坚持原则的人与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