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将领毛文龙简介毛文龙结局怎么死的

毛文龙(1576年2月10日—1629年7月24日) , 字振南 , 一名毛伯龙 , 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 , 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 明朝末期将领 , 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 , 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 。曾开创了军事重镇东江镇 , 在与后金的战争中颇有战功 , 但为人骄恣 , 所上事多浮夸 , 索饷过多 。后被袁崇焕矫诏所斩 。
家世背景
1576年2月10日(万历四年正月十一日) , 毛文龙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忠孝巷 。祖父毛玉山 , 原在山西经营官盐 , 后因生意需要 , 举家迁往杭州 。父亲毛伟 , 弃商从儒 , 纳捐为监生 , 娶妻沈氏 。沈家乃杭州望族 , 有“杭州甲族 , 以沈为最”之称 。毛伟与沈氏共育四子 , 第三子夭折 , 余为长子毛文龙、次子毛仲龙、四子毛云龙 。
毛文龙九岁时 , 毛伟病故 , 其母时年二十六岁 , 携子依弟沈光祚居住 。沈光祚是杭州名宦 , 万历乙末科进士 , 历仕开封府推官、山东布政使、顺天府尹等职[1]  , 后毛文龙从军 , 曾得这位母舅提携、推荐 。
毛文龙幼时 , 受母家之影响 , 亦曾接受传统的儒家正统教育“幼从学 , 习经生业” , 但对四书五经始终不感兴趣 , 而喜读兵法书“耻学举子业 , 好孙吴兵法” , 因此在重文轻武的明末 , 很难取得像样的功名 , 也因此一直未娶 。直到三十多岁成为军官后 , 始归家完婚 , 娶一山西士族女子张氏为妻 。张氏不能生育 , 后又在辽阳纳一妾文氏 , 生子毛承斗 。辽阳被后金攻占后 , 文氏死于战乱 , 毛承斗被人救出 , 送往杭州 , 张氏抚之如己出 。
早岁行边
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春) , 毛文龙过继给辽东鞍山的伯父毛得春为嗣子 , 遂只身北上 , 先顺道入京拜访了母舅沈光祚 , 被其荐于宁远伯李成梁帐下 , 开始了在辽东的军事生涯 。当时努尔哈赤不断兼并女真各部落 , 辽东形势日渐紧张 , 毛文龙对山川形势和敌情都加意考察 , 同年九月 , 参加了辽东的武举考试 , “列名第六” , 被任命为安山百户 , 不久又升千总 , 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 , 升叆阳守备 。
开镇东江
后来 , 以都司之职率兵援助朝鲜 , 逗留在辽东一带 , 辽东失陷后 , 从海路逃回 , 乘守备空虚杀死后金镇江的守将 , 向巡抚王化贞做了报告 , 没有告诉经略熊廷弼 , 由此两人开始有了怨恨 。当时朝廷里掌权的人正赏识化贞 , 于是授职毛文龙为总兵官 , 逐渐加升到左都督 , 挂起将军印 , 赐尚方宝剑 , 像内地一样在皮岛上设立军镇 。皮岛又叫东江 , 在登、莱沿岸的大海中 , 全长八十里 , 不生长草木 , 远离海岸 , 靠近北岸 , 北岸与后金界只相隔八十里的海面 , 他的东北海就属于朝鲜了 。
与登抚袁可立
纵观明代巡抚节镇登莱 , 袁可立是唯一从大局出发长时间有效支持毛文龙的登莱巡抚 , 他御文龙多得牵制之功 , 毛文龙的主要战绩和荣誉都是在这一时期取得的 。毛文龙在袁可立的扶持下不断被加秩晋阶 , 开始恃功自傲 , 而其时朝官对毛文龙的质疑声浪日高 。天启三年十月 , 皇帝嘉奖道:“巡抚佥都御史袁可立厥治行劳哉 , 赐汝朱提文蟒 。汝嘉而毛帅骄愎不协 , 蛊于兵 , 满蒲、昌城袭报用敢献功 。”[2] (《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乃满浦、昌城之捷 , 谓兵不满千 , 未交一战 , 不遗一矢 , 而使(虏)自相践踏 , 其被炮死者二万有余 , 马之走死者三万有余 , 止余真 夷二万 。公(袁可立)心颇疑之 , 私谓敷实而后报 , 不失于慎 。”[3]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于是移檄东江 , 核其虚实 。而毛帅嫉公如仇 , 嗾言官寻端中之 。”[4] (《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袁可立奉旨核查他的战报和军饷 , 由此为毛帅忌恨 。嗾使言官阉党分子宋祯汉苟合自己的几个同年东林人士宋师襄、方有度、庞尚廉等轮番恶意攻击袁可立 , 以至于天启皇帝看不过去 , 公开打抱不平切责道:“大臣去留悉听上裁 , 言官论人当存大体 , 不必连章抟击 。”(《明熹宗实录》)时朝中阉党横行 , 党派相攻者无虚日 , 而阉党也欲除掉袁可立以剪孙督师之翼 。袁可立没有意气用事 , 而是“力柔其(毛文龙)骨”[3] (《节寰袁公行状》) , 劝毛“臣子勿欺”[5](《节寰袁公传》) , 他认为毛文龙的存在事关明金战争大局 , 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替代的 , 最后是自己选择了“功成身退” 。袁可立去 , 毛文龙无人能御 , 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悲剧事件的发生 , 这可能也是毛文龙和当时的明廷所始料未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