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妓马湘兰与王稚登的未了情:秦淮八艳之马湘兰

明末时期,在歌舞升平的秦淮河畔,在美女如云的青楼妓院里,有一位并不能够称之为娇媚的女子,由于她的专情,由于她的诗画,由于她的豪爽,由于她的品质,却在众多艳女中脱颖而去,被列为“秦淮八艳”里的奇女子,她就是马湘兰 。
不像其他名妓那样,她们的身世都有或多或少的记载,唯有马湘兰的身世底细很难考察,有人说她本是湘南一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至于为何只身流落到金陵,在秦淮河畔高张艳帜、以卖笑为生,则不得而知 。
有书介绍,马湘兰本名叫马守真,小名玄儿,因祖籍湘南,又酷爱兰花,并常在自己的画幅中题名“湘兰子”,所写的两卷诗集,也命名为《湘兰集》,所以人们渐渐称她为马湘兰,反而把她的真名淡忘了
马湘兰虽然谈不上是诗画名家,但她的兰花图和兰花诗却堪称一绝,是当时文人雅士争相收藏的热门货,许多有钱的“粉丝”们,为了求得一幅她的诗画,不惜一掷千金 。就是现在,她的诗画也是收藏珍品,在日本东京的博物馆中,就收藏着她的一幅“墨兰图” 。由此可见,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国内或是国外,马湘兰的诗画是非常受欢迎的 。据说,马湘兰之所以能把兰花描绘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全赖于她的爱兰、知兰,她不但将院宅里种满各种兰花,日日勤加灌护,而且凭着自己的兰心蕙质,能够深悟兰花清灵清雅的气韵,所以才能将兰花的品态展现于画纸和诗笺上 。
【名妓马湘兰与王稚登的未了情:秦淮八艳之马湘兰】马湘兰不但把诗情画意留给了后人,同时也把一个虽然痴心恋系情郎王稚登,但又终未成婚嫁的动人故事留给了我们 。
不管你有如何清雅脱俗的气质,是妓就要接客 。马湘兰虽然经常置身于繁华之中,在灯红酒绿下,送旧迎新,看似热热闹闹,却独品着落寞滋味,她一直渴望自己有个知心的人儿 。二十四岁那年,她认识了长洲秀才王稚登 。
相传王稚登四岁能作对,六岁善写擘窠大字,十岁能吟诗作赋,长大后更是才华横溢 。嘉靖末年到了京师,成为大学士袁炜的宾客,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可是,因袁炜得罪了在朝廷中掌权的宰辅徐阶,王稚登受连累不能够得到重用 。在京城混不下去了,王稚登心灰意冷地回到江南故乡,郁闷中,整日流连于酒楼花巷 。
一日,王稚登信步来到了马湘兰的“幽兰馆”,使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与这个色相并不出众的马湘颇为投缘,言谈之中,感觉这位女子非同一般 。马湘兰也被王稚登的文才所吸引 。深交之下,两人都感叹相见太晚 。自此之后,王稚登不再东游西荡,有事没事地经常跑到“幽兰馆”,与马湘兰煮酒欢谈,相携赏兰,十分惬意 。
有一回,王稚登向马湘兰求画,马湘兰毫不犹豫,点头应允,当即拿出笔墨,挥手为王稚登画了一幅“一叶兰图”,并于画上题了一首七言绝句: “一叶幽兰一箭花,孤单谁惜在天涯?自从写入银笺里,不怕风寒雨又斜 。”
从表面看,这首诗是描写兰花的幽寂无依,其实是马湘兰在倾诉自己的心曲,并以试探的口吻,表达了愿意以身相许的心意 。画毕一叶兰图后,马湘兰感觉这样唐颓地向王稚登表达自己的想法,似有不妥,因为不管怎样,自己毕竟是个妓女,她最怕王稚登把她看成是一个水性杨花的无情女子,所以,她又醮墨挥毫画了一副“断崖倒垂兰”,也在上面也题了诗: “绝壁悬崖喷异香,垂液空惹路人忙; 若非位置高千仞,难免朱门伴晚妆 。”以这副图和这首诗,表明自己决非路柳墙花,而似悬崖绝壁上的孤兰,非凡夫俗子所能一睹芳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