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发明的霹雳炮火器:中国最早的火箭弹解密

宋代在军事上开始采用火药兵器,且在一些重大战役中发挥了令人瞩目的功效 。但这些火药兵器的构造与性能,往往在史籍记载中含糊其辞,令人不得要领,须颇费心思去猜测 。这里所谓的“霹雳炮”就是如此,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有学者甚至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火箭弹,你以为有可能吗?
绍兴三十一年(1167)九月,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侵,由于宋军在淮河没有设防,金兵从容渡淮南下,直抵长江边 。十一月,完颜亮决定从采石(今安徽当涂县西北)渡江,再取宋重镇建康(今南京) 。这时南岸的宋军不但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且主将不战而退已被罢官,刚好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虞允文赶到犒军,遂毅然担负起军事指挥的重任,立即组织军队沿江布防,亲临前线鼓舞士气 。
十一月八日,完颜亮指挥十余艘战船渡江,向宋军阵地凶神恶煞地迎风冲来 。宋水军采用两种战术双管齐下:一是以轻快而结实的战舰海鳅船冲撞和拦截敌船,一是密集施放火器霹雳炮,敌船或被撞沉,或中霹雳炮而起火燃烧,不少金兵掉落江中,被宋水军击杀 。个别到达南岸的敌舰,约有数百名金兵在强行登陆中,也被宋军悉数包围歼灭 。战事待续到日暮,金军损失惨重,难以抵挡宋军的反攻阵势,只得退回江北 。次日,敌船企图再度强行渡江,遭到宋水军战舰的夹击,同时在霹雳炮强大火力的攻击中,金军船只大量起火燃烧,金军大溃,完颜亮率残部败退,未几为部属所杀,金军南侵失败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宋采石之战,它不但在军队数量上以少胜多,而且在水战中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火器霹雳炮,使采石水战的威名远扬 。不过,据说首次在世界海战史上使用火药兵器的战役,应是在此一个月前,宋将李宝率水师三千,战舰百余艘,在海州的东海县(今江苏连云港南)击退金朝水军的进攻 。此战金朝水军同样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李宝指挥有方,他不是以战舰去硬拼,而是准备了大量的火器,命令火箭环射,中火器的敌舰燃烧起火,烟焰连天,延毁数百艘敌船 。这次海战也摧毁了金军准备从海路直取临安的战略计划 。这两次水战中,宋军的火药兵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威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或者说,南宋的半壁江山这次能得以转危为安,其火药兵器的作用不可忽视 。
那么,南宋军队用的是什么样的火药兵器?或者说霹雳炮是一种怎样的武器呢?南宋文人杨万里的《海鳅赋后序》中对霹雳炮如此描绘:“舟中忽发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而实以石灰、硫黄 。炮自空而下,落水中,硫黄得水而火作,自水跳出,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撒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 。吾舟驰之压贼,人马皆溺,遂大败云 。”此后,明人方以智的《物理小识》,清人赵翼的《陔余丛考》,陈元龙的《格致镜原》 ,基本都按照杨万里的记载来描述霹雳炮 。
这段文字经翻译,更引起许多外国汉学家的兴趣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认为,霹雳炮未必是火炮,但无疑是一种爆炸物 。而梅辉立则认为,霹雳炮属于火药武器的爆炸物 。美国汉学家富录特及中国作者冯家升合写的论文,把霹雳炮理解为炸弹 。而普鲁塞克从原著中没有提到药料内含有硝石这一点出发,判断薛雳炮不含火药,所以不是火药武器 。帕廷顿把霹雳炮解释成西方早已掌握的“自动火”,就是与古代“希腊火”类似的引燃物,且主张它经由阿拉伯传入中国 。其实,“自动火”不是火药混合物,它应该与霹雳炮没有关系 。
日本学者有马成甫的研究较为细致,觉得杨万里所述“硫黄得水而火作,自水跳出”之句,让人看了莫名其妙 。他说,当石灰遇水时可产生一定温度,但只有达到硫的燃点才会发火 。而硫在空气中的燃点是二百六十一度,石灰遇水不可能产生这样的高温 。同时,“纸裂而石灰撒为烟雾”也无法使石灰与水产生反应 。所以史料虽然可靠,但是难以理解 。原因在于杨万里战后虽亲临现场采访,他也是战役指挥者虞允文的朋友,但他对于兵器制造肯定不甚了解,对火药武器更是没有多少知识,因而对霹雳炮的构造、性能的描述就不确切,以致使读者不得要领或迷惑不解,使研究者对霹雳炮的认识产生众多歧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