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官吏 中国隋唐五代服饰隋唐五代男子服饰

帝王、百官
隋唐帝冕朝服继汉制,一般只在礼仪大典与祭拜宗祠百神时服用 。朝臣官吏朝服的特点:一品至五品官职戴笼冠或介帻 , 并有簪导与缨为饰 , 身穿对襟绛色大袖衫 , 内衬白沙中单 , 白长裙 , 外套赤围裙 , 佩朱色蔽膝 , 腰束钩=革带 , 佩绶、剑 , 足穿袜舄 , 以来陪祭、朝飨、拜表大事;六品以下 , 去掉剑和佩缓 , 其他相同 。大袖衫处加穿裲裆 , 是隋唐时期身份不太高的官吏服饰的特点 , 朝臣官吏的常服和朝服基本相同 , 只是一品至五品在佩带上用纷鞶 , 不用绶和剑 , 六品以下 , 去纷鞶和杂佩 。由于这种服饰与朝服相似 , 后来被常服所代替 , 官吏常服仍以唐巾软裹或硬裹幞头、团领窄袖袍衫、乌皮靴的裤褶制为典型 。隋唐帝王的常服是在视朝听朔、宴见宾客时穿用 。赤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 , 它具有隋唐的典型特点 。自贞观之后 , 非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皆穿常服 , 唐太宗又制“翼德进德冠” , 朔望视朝 , 其形如幞头 , 服饰则配以白练裙与襦裳服 , 也可配裤褶与平帻 。
【帝王官吏 中国隋唐五代服饰隋唐五代男子服饰】从唐朝开始 , 黄袍被当做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 , “黄袍加身”就意味着登上了帝位 , 它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隋唐时期 , 以服色定等级 , 紫、绯、绿、青四色定之尊卑 。天子着黄色袍衫 , 十三环带 , 隋文帝听朝时用赭黄色纹绫袍 , 隋唐帝王以乌纱帽折上巾、赭黄金龙袍、腰带饰有十三环与铊尾、六合靴为常服 , 禁臣民服用赤黄色 , 并定亲王及三品以上官臣服大科绫罗紫色袍衫 , 五品以上服米色小科绫罗袍 , 六品以上服黄丝布交绫双钏绫 , 六品、七品用绿色 , 九品用青色 。贞观年间 , 又定三品服紫色 , 四品服绯色 , 五品服浅绯色 , 六品服深绿色 , 七品服浅绿色 , 八品服深青色 , 九品服浅青色 , 流外官及庶人用黄色 。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 , 敕八品、九品着碧色;总章元年规定非皇帝不得着黄色;上元元年(公元674年) , 敕文武三品以上服紫 , 金玉带;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 , 并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 , 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 , 并石带;庶人并铜铁带 。《唐会要》文明元年诏 , “八品以上旧服青者 , 改为碧” 。
唐朝官员的袍衫用织有暗花的料子而制 , 其颜色是用来区别等级的 。袍服的样式 , 初与隋朝相同 , 后乃在袍服下部施一道横襕 , 名为“襕衫” 。武则天当朝时 , 颁赐一种新的服装 , 即在不同职别的官员袍上绣以不同的纹样 , 名叫“绣袍” , 文官绣禽 , 武官绣兽 , 这种以禽兽纹样区别文武官员的品级 , 应说是明清时期补子的滥觞 。到唐代 , 革带曾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必佩之物 , 上面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芯真、哕厥、针简、火石袋等七件物品 , 俗称“蹀躞七事” 。
开元后 , 按朝廷规定 , 一般官吏不再佩挂 。裤褶服在唐代被定为“朝见之服” , 开元以来 , 更为盛行 , 其式样与汉魏时期相同 , 只是在服色和面料上有所规定:三品以上为紫 , 五品以上为绯 , 七品以上为绿 , 九品以上为碧;面料则为:五品以上用细纹及罗 , 六品以下用小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