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教师曾力劝日军少将别栽樱花:应种梅花

武大毕业生赴日留学
有关武大最早的樱花,主流说法是1938年日军在武大老斋舍前种下的约30株樱花,但它们现在早就死了 。武大深圳校友会发现的那段往事,就发生在日军在武大种樱花前后 。
1930年,18岁的湖南大庸县(现张家界永定区)人汤商皓考上了刚刚建校的国立武汉大学,此时在首任校长王世杰的领导下,武大高薪聘请一批名师来校任教,并投巨资修建校舍 。1934年,汤商皓才从原武昌中山大学的东厂口校区搬入珞珈山新校区 。当年,他在武大毕业后,获得法学学士学位,被推荐到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部门工作,随后被公费送往日本留学 。
汤商皓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农业经济研究部进修,后转入东京商科大学学习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寄宿日本家庭时,他与这家的养女铃木光子相识并结婚,两人先后生下两个儿子 。
1937年夏,正当汤商皓开始准备博士论文时,“七七事变”爆发 。汤商皓无法继续学业,带着妻儿回国 。
留在武汉做护校教师
汤商皓回母校后,拜访了时任校长王星拱和经济系主任杨端六 。因为在日留学期间,他常以学生身份将研究报告寄给杨端六教授指教 。会见后,武大聘汤商皓做讲师 。
1938年2月,国土不断沦陷,武大决定西迁乐山 。同时,从南京撤到武汉的国民政府在武大办公,蒋介石、周恩来等国共要员在此指挥全国统一抗战 。
眼看武汉也要被日寇攻占,1938年10月,武大将绝大部分的人员物资都迁往四川 。但为了保护校舍,王星拱校长安排4名校工与汤商皓留守护校 。选择汤商皓,主要是因为他日语好,还有个日本妻子 。此时,汤商皓的女儿刚刚出生,他真可谓临危受命 。
1938年10月,日军兵临武汉,汤商皓带着家人和同事迁入法租界预先订好的房子 。10月25日武汉沦陷,汤商皓和同事被日本宪兵带走 。幸亏日籍妻子出面,他们都被释放了 。因为懂日语,夫妇俩与红十字会一起将难民安全地疏散出法租界 。
力劝日军不要栽樱花
一个月后,武大成为日军司令部驻地 。攻占武汉前,为了避免国际压力,日军下令不准破坏武汉的主要建筑和设施,名单中就有武汉大学 。汤商皓通过妻子与“武汉治安维持会”协商,日本人答应让他去武大看看 。
汤商皓回到武大时,校内驻扎了一个联队的日军,但校舍基本保持原样 。汤商皓在原来王校长的办公室见到了联队长荒原大佐 。汤商皓不卑不亢地说,武大校舍是中国的文物,按照国际法应该得到保护,荒原同意满足“合理要求” 。
几个月后,汤商皓听说在武大的日本驻军换防了,他又带着原班人马去校园 。这支部队的规模比之前的小了许多,校园成了日军后勤基地驻地 。
接见汤商皓一行的是高桥少将,他对武大校园的风景和文化赞叹不已,甚至跟汤商皓聊到想在武大种花 。1985年,汤商皓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其中就有这一段记载:“高桥少将说:‘惟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木点缀,可自日本运来樱花栽植于此,以增情调 。’”高桥一时兴起,还带着汤商皓走到文学院前,指了指准备栽樱花的地方 。汤商皓心里很不高兴,于是建议高桥种梅花,但未被采纳 。
到了1939年冬天,武大留给汤商皓他们的经费用完了 。随后,两名同事去四川回学校想办法,一名回湖北汉川老家,剩下一个走不动的老同事留下 。汤商皓把长子送回湖南老家,再租下一个小店,让铃木光子向日侨批发部购买日用品再卖出去,由此维持生活,但仍旧时常去武大看看 。
1942年,最后一个陪他的同事也回老家了,4岁的女儿夭折 。汤商皓生活又陷入窘迫,幸好有朋友帮忙,他在汉口的一家银行找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