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兵:日军杀人取乐难怪中国如此恨他们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采访人员王晨曦 申安妮)来自北京的张进没有料到,今年的赴美实习竟引出一段尘封七十年的抗战记忆 。
他刚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时,实习单位附近没有合适的住处,便找同事马修·麦克道格尔帮忙 。马修热心邀请他在自家暂住,并在闲谈间提起了自己已逝的外祖父,美国陆军上尉莱昂纳德·汤姆森 。
二战时他曾在云南等地以炮兵指挥官身份,加入中国军队参加抗战,并写下名为《中国:一名炮兵指挥官眼里的二战》的日记 。
“缘分超出我的想象,我爷爷也参加过抗战,也在云南战斗过,真是太巧了 。”张进说 。
这本日记详细记录了莱昂纳德·汤姆森在中国湖南、贵州和湖南各地的见闻,和担任第30炮兵营上尉的战斗经历 。日记还附有多张当时他在中国拍摄的彩色照片 。
美国在二战期间向亚洲战区派出了大量战斗人员,包括空军、炮兵等兵种 。和莱昂纳德一同培训语言的战友,共有5人去了中国,还有的去了印度、斯里兰卡等地 。
1944年,莱昂纳德乘船经南太平洋抵达印度,然后坐飞机经过“驼峰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到达了昆明 。一路上飞机颠簸,“我的心都快跳出喉咙了”,莱昂纳德回忆道 。
中国人在艰苦条件下抗战的决心深深打动了莱昂纳德,“所有人都在煎熬,都在全力付出 。所有的供给都很稀缺,就连中药都很难寻到 。”
“中国人学东西很快,炮兵营很快就进入良好状态 。”莱昂纳德训练士兵们操作75毫米榴弹炮,部队很快就可以开赴前线 。当时,来华访问的时任美国副总统亨利·华莱士还亲自参观他们的实弹演练,并称赞他们“和美国炮兵一样优秀” 。
莱昂纳德也逐渐融入中国 。他利用空闲时间参观寺庙、走访集市,学习中国文化 。“和中国人同吃同住,我的思维和做法变得越来越像个中国人 。”他写道 。他和部队一起在烂泥地里行军,一起把驮负榴弹炮零件的骡子推上山,断粮后也一起挨饿 。
患难见真情,莱昂纳德的士兵们也开始真正尊重起这位“洋”军官,他们相互尊重关爱 。他在日记中感叹道,“真正的友谊不是从金钱或者命令中得来,而是靠自己的行动赢得 。”
日记里还记录了莱昂纳德所目睹的日军暴行 。当第30炮兵营抵达前线时,他发现“一切都糟透了,日军随军带了慰安妇,不少是抓来的中国妇女 。如果她们因病或者其他原因无法随军,日军就会把她们用刀劈成两半,野蛮杀害 。”
“这让我感到厌恶 。我从来没有目睹过如此令人愤慨、毫无人性的残酷举动 。他们(日军)仅仅是杀人取乐,难怪中国人会如此恨他们 。这种残忍行为我见得越多,就越恨日军 。”他写道 。
在一场发生在山地的战斗中,炮兵营打的很艰苦 。日军占据了几个山头,居高临下占有地形优势 。炮兵和协同进攻的步兵都损失了不少,战斗打了两天两夜也没有真正进展 。
后来,莱昂纳德用电台联系了附近的空军 。来自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的战机轰炸了日军占据的山头后,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开始推进 。“我们干掉了很多日本鬼子,剩下的也被迫后撤 。真是场漂亮仗!”
日本投降后,莱昂纳德·汤姆森回到了家乡,一并带回的还有这本日记 。1978年,他和他妻子还赴中国旅游,游览了云南石林和其他不少景点 。1998年,莱昂纳德·汤姆森逝世 。
马修说,外祖父没有对他说过多少当年打仗的经历 。他现在也在学汉语,并计划去七十年前外祖父和中国人并肩战斗过的地方看看 。
张进把这本日记精心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在中国的朋友 。“能读到这本回忆录真是太神奇了,这样的记忆应该被中美双方保留和珍视 。”他说,七十年后,仇恨可以放下,但当年为正义和自由付出的奋斗和牺牲需要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