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巴比伦文字对译石碑:解开古文字秘密的钥匙

埃及和两河流域是两个人类文明的摇篮 。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是其文明的象征,对其文明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两个古文明的基本内容和成就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用这些文字写成的文献之中 。但公元前后,这两个文明都遭受了外族入侵,其文明被毁灭,文字亦被人遗忘,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两大悲剧 。直到19世纪,人们才又重新释读成功这些古文字,从而找到了认识这些古文明秘密的钥匙 。
埃及象形文字发明于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以后,最早的象形文字文献之一是“蝎王”权标头上的蝎子符号,而最晚的象形文字文献则是公元394年罗马皇帝提奥多统治时的一个文献,它发现于阿斯旺附近的菲来岛上 。希腊人于公元前4世纪征服埃及后,象形文字不再作为官方文字流行,希腊人就不认识象形文字 。罗马人曾把一些刻有象形文字的方尖石碑运到罗马,竖立在它的广场上,却不认识其文字,而只把它当作一些魔法符号和装饰图案 。公元4世纪,基督教在埃及传播,埃及古老的宗教被取缔、神庙遭封闭,最后一批运用象形文字的祭司也终于绝迹 。近代以来发现的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大多书写于草纸上和刻于石头之上 。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使用的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于公元前4000年代的乌鲁克文化期发明的,后来在整个西亚广泛流行 。生活于这里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但大都用楔形文字来书写自己的语言:阿卡德人、亚述人、埃兰人、胡里特人、赫梯人、米丹尼人、埃勃拉人、波斯人等等都是如此 。亚历山大征服西亚后,楔形文字不再被使用,公元前后也就被人遗忘,成了死文字 。楔形文字大多写于泥板之上,也刻于石头上,因笔画犹如楔子而得名 。
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在被人遗忘10多个世纪之后在近代才被人逐渐释读出来 。这两种文字被释读有其有利的客观条件,如古代留下的双语言和三语言文献;同时也与释读者的天才和勤奋分不开 。
【埃及巴比伦文字对译石碑:解开古文字秘密的钥匙】
例如,对古代埃及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在西方虽然从古代就已开始,但真正的埃及字却是始于近代法国学者商波良释读成功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1798年,法国拿破仑远征埃及,他手下一个名叫布萨的军官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罗塞塔一座残破的城堡里,发现一块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希腊文刻写的三语言石碑,即著名的罗塞塔石碑(Rosettastela,亦译为拉希德石碑),它为商波良释读成功象形文字提供了一把钥匙 。
让·弗朗索瓦·商波良,1790年12月23日生于法国南部洛特省一个小城市 。他从小就对语言,尤其是东方语言有浓厚兴趣,并在语言方面有惊人天才 。在小学和中学时期,他刻苦自学学会了希腊文、拉丁文、古希伯来文、阿拉伯文、阿拉美亚文、科普特文等 。他释读象形文字的过程充满了挫拆和失败 。1808年,他获得罗塞塔石碑铭文,并遵从普鲁塔克关于埃及人有25个字母的断言,开始从罗塞塔石碑铭文中去寻找 。他从王名、王后名、地名入手,逐渐地确定了大部分世俗体的字母 。同时他发现古埃及文字也像阿拉伯人和其他某些东方人的文字一样,忽略了元音而只有辅音,经常地不将元音写出 。他还发现,古代埃及不是两个,而是3个彼此紧密相联的文字系统(即象形文字、僧侣体文字和世俗体文字) 。不过开始时他认为最古老的文字是世俗体,而后才演化出僧侣体和象形文字,从而将其发展顺序弄颠倒了 。
1821年底,商波良定居巴黎 。这时他改正了自己有关象形文字的一些观点 。他认识到,古埃及文字是发声的,而不是象征性的,不是魔法符号;世俗体有字母表,象形文字也有字母表 。他从托勒密这个名字开始研究、释读象形文字 。他早已知道罗塞塔石碑铭文中的世俗体部分里这个名字是用什么样的符号写的;他也知道包括在哪一个圈子中的哪一组象形文字与这个名字相符 。而且这时他已掌握介于象形文字和世俗体文字之间的僧侣体文字的很多符号 。他认出了托勒密这个名字,而且用世俗体、僧侣体和象形文字符号将其写了出来,证明托勒密(Ptoletne)这个名字中的7个象形文字符号都是发音的,以及它的每个符号发什么音 。后来,他又获得一个双语言铭文,其上不仅有托勒密,而且还有克列奥帕特拉的名字 。他先用僧侣体符号替换出托勒密这个名字的世俗体符号,而后又替换出它的象形文字符号 。他还尝试读出了克列奥帕特拉这个名字 。但到此时为止,他读出的王名还只是埃及历史上很晚时期的希腊人统治者的王名,而在此之前的埃及人是否也使用这些符号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