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陵墓被盗封住墓门盗墓贼一招就破了

自古以来 , 盗墓贼与建陵者就展开了无休无止的争斗 , 双方绞尽脑汁 , 一方费尽心力要闯入陵墓 , 盗取陪葬品 , 另一方则苦心竭力的设计 , 想让这些为非作歹的人有去无回 。虚冢 , 是专门为了对付他们的一种耗时耗力的笨方法 , 旨在干扰盗墓贼的判断 , 通过这种手段迷惑他们 , 浪费他们的时间 。不过虽然虚冢有这种奇效 , 但是却有一个很大弊端 , 那就是虚冢终究是有数的 , 只要一一发掘完 , 真正的墓穴还是会被他们找到 , 不能有效地彻底防止被那些人关顾 。元朝时也有人说 , 只要能够将那些虚冢统统找到掘开 , 那么肯定有一个冢内藏着尸体 , 所要体现的就是相同的意思 。古制中讲究“不树不封” , 明显与那些传统的墓葬习俗不符合 , 也跟我国古代要体现的孝道相悖 。
网络配图
我国古代 , 对于奢华的陵墓制度非常崇尚 , 认为只有高贵阔气的墓穴才能彰显皇室的气派 , 从此之后 , 便有很多君主选择将墓穴建在高山的岩石之内 , 这种依山建陵的方式在后世得到推崇 , 并迅速的流行了起来 。当初李治与武则天建造合葬的乾陵时 , 为了保证墓葬的安全 , 就专门用铁汁将所有的缝隙牢牢封死 , 因为是依山建陵 , 所以比在平地建造墓穴的防盗能力强很多 , 因为墓室其实是在山内 , 所以一般的盗墓者在没有相当准备的前提下 , 根本无法闯入 。只是这种建陵方式耗时耗力 , 寻常的权贵没有能力建造如此豪华的墓穴 , 不仅没有足够的财力 , 也没有可能建造成功 , 这是专属于皇室权贵的墓穴建造制度 。
类似于这种在山崖中建造陵墓 , 而不在其他地方筑造坟头的方式 , 被称为“崖墓” , 现在大家一般都认为 , 这种陵墓的建造方式是从唐朝时期兴盛起来的 , 而其开创者就是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极有作为的一位君主:李世民 。他的陵墓“昭陵”就是在山西省的一座高山内凿建的 , 这种风气对后续的君主有极深的影响 , 他们大兴土木 , 将附近风水极好的高山都凿建成了陵墓 。
网络配图
其实严格来说 , 这种制度并非是由李世民创造出来 , 只是到了唐朝之后 , 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 使得其变得更加成熟 。像是汉朝时期刘恒的墓穴 , 也是这样风格的陵墓 , 为了修建陵墓 , 甚至不惜专门斩断山崖 , 在当时被称之为“凤凰嘴” , 如果说帝王中刘恒是这种修陵方式的第一个尝试者 , 但却并非是由他所独创出来的 。这种墓葬风格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流行起来 , 一些诸侯墓都是类似这种的修陵方式 , 他们在悬崖边上开凿洞穴 , 用来建陵 , 是崖墓的一种原始形态 。
在那个时候 , 他们对于墓葬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 绝大多数权贵生前就会在悬崖中开凿墓穴 , 这才能更好地体现它的本来意义 。这种形式的墓穴最早被称为蛮洞 , 直至后来的大唐皇陵 , 就是由这种墓穴改造而来 , 是一种非常豪华的蛮洞 , 这种墓葬方式既有土葬的元素 , 也不再是简单的开凿悬崖峭壁 , 那些普通人家的墓穴自然无法跟帝王相提并论 , 两者根本不是相提并论 , 只需要有个容纳棺材的缝隙孔洞便可以 , 有的需要开凿 , 而有些甚至直接利用先天生成的洞穴便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