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时古董炮:竟然成解放战争我军秘密武器

钩沉我军浩瀚战史 , 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故事不胜枚举 。下面这则故事或许能给那些自认为装备不如人的官兵带来一些启示 。
【光绪时古董炮:竟然成解放战争我军秘密武器】 1945年8月 , 抗战胜利的喜悦还没从全国军民的心头散去 , 国民党反动派便迫不及待地跳起来 , 要求解放区的新四军、八路军“原地驻防待命” , “勿擅自行动” , 意思是只准国民党军队受降 , 向抗日军民争夺抗战胜利果实的企图昭然若揭 。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明察形势 , 迅速对解放区抗日武装接受日军投降问题作出具体部署 。
根据内战一触即发的严峻形势 , 陈毅指示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集中力量 , 向驻地所及的日伪军发起大反攻 。9月初 , 叶飞奉华中局电令 , 率第4纵队及部分浙西地方武装挺进杭(州)嘉(兴)湖(州)地区 , 发起双林战役 。
双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古镇 , 拥有旖旎的水乡风光 , 位于吴兴县的东部 , 是吴兴通往桐乡、嘉兴和德清的水上要道 。盘踞这里的伪军第34师在外围修筑了坚固的碉堡 , 妄图负隅顽抗 。伪师长田铁夫原是顽军的一个团长 , 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趋炎附势 。他早在黄桥决战时 , 迫于新四军的声威 , 率部起义 , 后来受不了新四军的严明纪律 , 拉着一伙人投靠了日军 , 爬上了伪第34师师长的位子 。
9月9日 , 我军第11支队攻占吴兴的香山 。接着 , 一鼓作气攻克太湖边的大钱、织里;次日 , 第10支队向德清县新市镇发动攻击 , 部队以强大的攻势连续摧毁伪军碉堡十余座 , 解放全镇 。战至13日 , 双林外围的据点被一一拔除 。叶飞见“火候”差不多了 , 亲自指挥第10、第11两个支队从东西两个方向会攻双林镇 。
战斗打响后 , 第4纵队司令员廖政国率10支队由水路经菱湖至双林附近登岸 。敌人的碉堡异常坚固 , 我军的火力难攻克 , 官兵们心急如焚 , 心想 , 要是有大炮就好了 。廖政国似乎猜出大家心思 , 手一挥:“把平射炮运过来!”有一个连真的抬来两门炮 , 战士们扭头一看 , 哭笑不得 , 与其说是炮 , 倒不如说是古董 , 炮管都是绿锈 , 没有膛线 , 更没有炮栓和炮架 。这能打吗?
廖政国没有理会大家怀疑的目光 , 立即叫炮手架起炮 , “轰轰”几炮 , 几座碉堡应声炸出了大洞 。嘿 , 还真管用!战士们信心大增 , 一鼓作气冲了上去 , 很快端下了敌人的火力点 , 攻下了工事坚固的盛林山 。战后大家才得知 , 这两门炮和炮弹均制造于光绪年间 , 是群众在地里挖出来送交给部队的 , 没想到经过我军修械所修械师的精心改造和修复 , 在千钧一发之际竟成了战场上的“功臣” 。
15日凌晨 , 倾盆大雨 。叶飞一声令下 , 第4纵队冒雨向双林镇发动总攻 。大雨中 , 本就六神无主的伪军更加垂头丧气 , 双方交火不到两个小时 , 第4纵队的突击队就泅渡过大河 , 插入镇中 。上午8时许 , 双林镇宣告解放 。伪第34师除驻在外地的两个营外 , 全部被歼 , 生俘伪军师参谋长以下12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