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三 )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文章插图
生命意义的感悟“五十六载初会始,惊遽诀别一瞬中。廿年殷殷长相守,逆境难摧誓为松……”——这是张鸿钧老人为老伴高恒龄而作的《夜思》。2012年,高恒龄因病去世,成为一名大体老师。张鸿钧在完成老伴遗愿的同时,自己也报名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2018年清明节,天津医科大学师生把时年89岁的张鸿钧请到学校,共同追怀高老师。张鸿钧为老伴读诗的场景,让现场学子深感震撼。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文章插图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文章插图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文章插图
【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张鸿钧为老伴读诗活动结束后,张鸿钧在老伴的照片前久久凝望,他说:“当我去世时,这里就是我们相聚的地方。在这里,死不是忌讳,更让人感受到生命之可贵。”这间特殊的教室,就是天津医科大学的生命意义展厅。如今,张鸿钧夫妇的故事已经成了展室的一部分。在天津医科大学的课堂内外,大体老师带给医学生的也不止是解剖学知识,还有对于生命和职业的感悟。“无言良师,授吾医理;敬若先贤,临如活体;正心恭行,追深辨细;德彰术精,锤成大医”——局部解剖学的第一课,医学生要向大体老师致敬、朗读解剖学誓词。“对大体老师的崇敬,会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认真而珍惜地进行每一次操作。”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教师杨慧告诉采访人员,从课前的礼仪、操作后的复原,一直到完成教学后的送别,这种态度会融入到医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认识。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文章插图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文章插图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文章插图
解剖学课与医学生宣誓
生命意义展厅最早就是一间普通的解剖学教室。“那间教室就在我办公室对过,那会儿最初的展品就是老校长的”,杨慧告诉采访人员,自己1984年考入天津医学院,正是朱宪彝老校长在开学典礼上为他们讲授开学第一课。然而,当年年底,朱宪彝就在工作中心脏病猝发逝世,留下“四献”遗嘱,献出全部藏书及读书卡片、存款、住宅、遗体。“我们一方面是感到震撼,同时也非常理解。就觉得不能辜负老校长的嘱托,每次参观完之后,那种感触就又加深了一步”,杨慧说。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文章插图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文章插图
现在,新扩建的生命意义展厅又迁入了图书馆,方便师生随时走近“无语良师”。作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还经常在这里举行医学生誓言宣誓活动。“‘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就是我们要让医学生坚定的职业信仰”,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五年制辅导员王琰告诉采访人员。工人、农民、浪漫的诗人……入学两年,无数次行走在生命意义展厅,让学生马培庭印象深刻的,是各行各业遗体捐献志愿者的遗书。“各行各业都在为医学事业默默付出,我们学有所成之后去造福的也是各行各业的人,我觉得这是一种循环和传承”,马培庭告诉采访人员。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文章插图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