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7月22日,第36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天津市护理界老前辈关小瑛安详地离开了人世。老人的遗愿,就是再次穿上洁白的护士服、捐献自己的遗体。这个遗愿的背后,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呢?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文章插图
关小瑛从白衣天使到大体老师7月23日,第36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关小瑛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西青区举行。天津医科大学师生代表现场重温医学生誓言,以医学生特有的方式,迎接这位“大体老师”。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文章插图
“大体老师”“无语良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1947年,19岁的关小瑛考入上海仁济高级护校,1952年调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用半个多世纪的工作和自己的遗体,为医学奉献了全部。忙,是儿子陈俊尧对关小瑛这份工作的第一印象。“她很少说起工作,有很多事是她获南丁格尔奖章后,看到报道我们才知道的。”陈俊尧告诉采访人员。1957年,天津发生一起化学中毒事故,一些重症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迹象。当时,医院新引进了辅助呼吸的“铁肺”,却不敢贸然在病人身上使用。危急时刻,作为抢救小组成员的关小瑛主动要求,在自己身上先实验。确认“铁肺”安全有效,新设备第一时间投入救治,病人全部转危为安。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文章插图
1967年,关小瑛参加医疗队,赶赴内蒙古为牧区群众服务。一个3岁的孩子被严重烧伤,血型相同的关小瑛毫不犹豫,立即为他输血。发现孩子呼吸困难,关小瑛就口对口地把孩子的积痰吸了出来。孩子苏醒了,关小瑛却累得昏倒在抢救帐篷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王申,是因为整理资料才“发现”了老主任的这些事迹。“我感到震撼,却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她永远是把别人摆在自己前面的一个人”,王申告诉采访人员。1978年,关小瑛的爱人被确诊为胃癌,女儿也因意外被砸成重伤。身为护士,关小瑛一直坚持照顾患者,没有出现在女儿的手术现场。她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家人,从未请过一天假。她的人生信条,就是“为了病人,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天津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孙玫告诉采访人员,关小瑛作为学会第四任理事长,完成了16项基础护理操作规范,让天津市不同医疗单位的护理操作实现了同质化。其中很多细节,让她至今记忆犹新。比如静脉输液,从基础评估到由远及近保护血管、选择针头号数……不仅提高了“一针见血”的几率,还让病人感觉到护士非常温暖。天使般的仁爱和纯熟的护理技术,让关小瑛赢得了赞誉。1997年,关小瑛获得世界护理学界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章。这时,距离她走进护校已经整整50年,直到耄耋之年,关小瑛也从未离开工作岗位。用陈俊尧的话说,晚年的母亲,工作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红十字会|逝世后的他们,又成为了“大体老师”......
文章插图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内科护士长郭莹还记得,关小瑛在她的科室住院时,关小瑛每次都一定要让病房里年资最低的护士去为自己输液。一旦穿刺不成功,她就会鼓励说“没关系,再来”。病弱之躯,挡不住关小瑛为自己的事业去奉献。关小瑛慢慢行走的身影,就是她在事业上最后的倔强。“上下楼是靠两只手拽着栏杆才能一梯一梯爬上来,哪怕是一张纸掉在地上,她也想为医院做这个贡献,去把它捡起来。”王申告诉采访人员。直到82岁那年,在家中意外跌倒,让关小瑛不省人事。同事们从家人口中得知,关小瑛已经在2006年办理了捐献遗体的登记。“她早就说了,死后角膜、遗体都捐献,穿护士服就行”,陈俊尧说。在医院的全力救治下,关小瑛坚强地活了下来,却也再没能醒来。奉献一生、再捐遗体,这个愿望也经历了10年的接力。7月22日晚,93岁的关小瑛离开了人世。家人和同事们强忍悲痛,联系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完成了她捐献遗体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