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上甘岭战役:两大失误造成战场陷入了僵局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伤亡过大的原因,除去武器装备、制空权等基本因素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或者说是志愿军15军的两个重大指挥失误:
没有重视投诚韩二师参谋李吉求的情报
大家一般都认为,志愿军第38军在1952年10月进攻韩九师防守的白马山失利,是由于战前有一个叫谷中蛟的文化教员投敌,向韩军泄漏了我军作战计划,使韩9师事先做了准备,导致38军进攻白马山损失过大而失利 。
但许多人不知道或故意忽略了一个事情,在上甘岭战役爆发前,韩二师的一个叫李吉求的上尉参谋向志愿军45师投诚,也向我军提供了韩二师和美七师将联合向上甘岭发起进攻的情况,但这个情报却没有引起我军的重视 。
当时,15军防守的战线包括平康谷地的一半(另一半由第38军113师防御)和五圣山一带 。由于平康谷地便于美军发挥火力优势和重装机械化部队的优势,所以,15军把主力部队第44师(师长向守志)、29师一部和大量火炮配属在这一地区,做重点防御 。而五圣山地区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防守这里的是15军的二等部队第45师(师长崔建功),配属的火炮很少 。这里不是15军的重点防御地段 。
当李吉求上尉告诉45师美韩军将要进攻五圣山地区时,从45师到15军没有人把这个情报当回事 。大家都觉得,美军不可能放着便于发挥自己优势的平康谷地不打,去打不易取胜的五圣山 。所以,45师和15军根本就没有做任何战前准备 。而且该师当时正准备向注字洞南山发起战术反击 。
让我们先看看韩9师(师长金钟五,参谋长朴正熙)得到谷中蛟的情报后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吧:
(1)首先,调集炮兵,增强火力 。除了师属第三十炮兵营和第九重迫击炮连外,韩九师还在战前和战中得到了韩军炮兵第五十营、第五十一营、第五十二营和美炮兵第四十九营、第二一三营、第九五五营等9个炮兵营和两个坦克连44辆坦克的支援,美坦克第七十三营主力也从铁原向白马山驰援 。
(2)师属炮兵群及支援炮兵群完成了对白马山北侧前哨阵地前方弹幕射击和对志愿军第一一四师进攻部队集结地火力突袭的计划和准备 。
(3)全师投入战前准备,增派部队加强白马山防御力量 。加固工事,以减少伤亡;深埋通信线路,保证战斗中有线通讯不受影响,前方阵地与后方指挥机关通讯畅通 。
(4)补充补给品和饮水,以保证能够坚持一周以上时间 。
(5)调韩军第51团配属韩9师,增强步兵兵力 。
(6)美远东空军第五航空队也从10月3日(白马山战斗是10月6日黄昏开始的)起,出动大批战斗轰炸机向中国军队后方炮兵阵地实施集中轰炸 。
看了韩9师的上述准备工作,大家对于韩9师能守住白马山应该不会感到奇怪了吧!
由于志愿军45师在上甘岭战役前没做任何准备,战役打响后,必然要以付出重大伤亡和延续作战时间为代价才能守住阵地 。
美第8集团军总司令范佛里特选择进攻三角山和狙击兵岭并非象过去国内宣传的那样,是为了进一步进攻五圣山,将战线向北大规模推进 。他只是想改变一下这一地段的防御态势,以伤亡两、三百人的代价,夺取这两个山头,争取军事上的主动 。其作战目的是非常有限的 。他的这个选择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是与美国国内及国际上的反战背景,及美国政界、军界高层不愿美军在朝鲜战场再出现大规模伤亡有密切关系的 。所以,这个选择本身有违军事常理,但却歪打正着地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

15军在537.7高地北山争夺战决策上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