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曹雪芹并不存在实为抄写勤谐音?

[导读]台湾索隐派红学家杜世杰,甚至认为曹雪芹并不存在,这个名字不过是“抄写勤”的谐音 。语出惊人,可惜少有认同 。
因《红楼梦》一书而形成一门学问———红学,世界上只有莎学能与之媲美 。红楼梦学会不独北京有,一些地方也有,并有中国曹雪芹学会 。红学研究者遍及海内外,薪火相传,代不乏人;专题论著,车载斗量;研究方法,与时俱进,电脑红学,别具一格 。红学与莎学一样,都是国际显学 。
【学者称曹雪芹并不存在实为抄写勤谐音?】曹雪芹与莎士比亚一样,同样生平不详,著作权被长期怀疑,肖像莫衷一是 。关于《红楼梦》,人们已经评说得太多太多;而关于曹雪芹本人,人们却知道得很少很少 。
许多红学家花大力气研究曹雪芹及其家世,甚至远远超过研究作品本身,因而形成了红学的分支——曹学 。
红学百年一瞥
自从胡适1921年将《红楼梦》著作权判给曹雪芹,人们知道这部奇书的作者迄今不到百年 。尽管有关曹雪芹生世材料已被挖掘殆尽,人们对曹雪芹生平所知还是不甚了了 。毛泽东曾说:“《红楼梦》写出二百多年了,研究“红学”的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可见问题之难 。”孟子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人们既读《红楼梦》,就应该了解曹雪芹,可惜曹雪芹并不是想了解就能了解得了的 。许多红学家花大力气研究曹雪芹及其家世,甚至远远超过研究作品本身,因而形成了红学的分支———曹学 。
《红楼梦》开篇即有“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记载,表明曹雪芹只是“披阅”和“增删”者,并未说曹雪芹就是作者 。程伟元在“程甲本”卷首写道:“《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先生删改数过 。”亦未说曹是作者 。嘉庆刊本《绮楼重梦》作者兰皋居士则说:“《红楼梦》一书,不知谁氏所作 。”持此观点者,并非兰皋居士一人,所以如此,要么出于谨慎,要么不知详情,二者必居其一 。台湾索隐派红学家杜世杰,甚至认为曹雪芹并不存在,这个名字不过是“抄写勤”的谐音 。语出惊人,可惜少有认同 。
对一般读者而言,知道曹雪芹生于南京,祖辈、父辈三代四人连任“肥差”江宁织造长达60年,雍正五年(1727年)遭抄家,“饫甘餍肥”,往事随风 。随家人回到北京后,才华出众,仕途无为,三餐难求,寄食赊酒,卖画还债,风流依旧,生年不足半百,除夕之夜与世长辞,也就够了 。因为一旦细究下去,则会发觉围绕着曹雪芹生平,简直是疑云重重,谜团处处 。
曹雪芹生卒之谜
1962年,文化部决定举办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活动,既然要纪念逝世200周年,首先得确定曹雪芹究竟卒于哪一年,而曹雪芹到底卒于何年,迄今仍属公案 。在遇事爱搞“人民战争”的年代,“北京动员了几千人,兵分两路,全面展开了曹公身世的调查与发掘工作 。一路人马挨家挨户遍访京西一带的满族八旗居住地,力求找到一点线索;一路人马有目的地挖掘一批京郊的古墓(坟),力求找到一点真凭实据 。”结果有力证据,始终不见踪迹 。“壬午说与癸未说两派势均力敌;结果只好折中两派的主张(取其中间时间),把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活动,暂定在1963年10月”(蔡义江《西山文字在,焉得葬通州》) 。
关于曹雪芹卒于何年,红学家一向看法不一,有壬午、癸未、甲申三种说法 。胡适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条评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断定曹雪芹卒于壬午(乾隆二十七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 。周汝昌据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和敦敏之兄敦诚的《挽曹雪芹》一诗,认为曹雪芹应卒于乾隆二十八(1764年)癸未除夕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亦将两个年份并列 。梅廷秀、徐恭时认为胡适读脂砚斋评语断句有误,曹雪芹实卒于甲申 。亦有红学家对此三说持全否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