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国将领石守信简介石守信最后结局如何?

石守信(928年—984年) 北宋开国将领 。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五代后周时累官至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 。赵匡胤建宋后,参加平定潞州、扬州等战役;961年(建隆二年)任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 。963年(乾德元年)春,被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972年(开宝五年),守信之子石保吉娶宋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 。979年(太平兴国四年),随宋太宗征辽 。982年(太平兴国七年),徙镇陈州 。
屡立战功
石守信,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北宋初期重要将领,军事家,开国功臣 。后汉时,隶枢密使郭威帐下 。
951年(广顺初年),升任禁军亲卫都虞侯 。954年(显德元年),后周抗击北汉的高平之战,石守信以功升亲卫左第一军都指挥使;同年师还后,又升任殿前司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 。
956年(显德三年),从柴荣征南唐,石守信任先锋,参与六合等地战役 。
958年(显德五年)三月,南唐割淮南求和后,石守信以功升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成为殿前司禁军主力的指挥官 。
结交匡胤
959年(显德六年)三月,后周攻辽,以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韩通为陆路都部署,已升任殿前都虞侯的石守信任陆路副都部署,石守信成为后周的主要将领之一 。同年六月,赵匡胤接替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时,石守信接替赵匡胤任殿前都指挥使 。柴荣驾崩,子柴宗训即位,石守信以义成军(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南)节度使,仍兼任殿前都指挥使 。石守信是以赵匡胤为首的“义社十兄弟”中,继李继勋、赵匡胤之后第三个建节的,而且长期与赵匡胤同在殿前司共事,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后周末成为赵匡胤的副手,关系最为密切 。
960年(显德七年)正月初,赵匡胤指使人谎报军情,暗中与赵匡胤勾结的次相王溥,促使首相范质仓促派赵匡胤率军北上,石守信是殿前司留京的最高长官,是赵匡胤事前安排的内应 。赵匡胤于当天晚上准备兵变时,派心腹小校郭延赟驰回京城向石守信报告,石守信立即部署“将士环列待旦”,等待策应赵匡胤兵变部队回京 。由于有石守信等指挥的殿前司禁军策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得以顺利进城 。
开宋元勋
宋朝建立,石守信列在六位主要开国元勋(翊戴功臣)之首,升任马步军副侍卫都指挥使,并改兼归德军(宋州)节度使 。
960年(建隆元年)四月,昭义军(潞州)节度使李筠反宋,赵匡胤立即派石守信为主帅率前军进讨,并先后于长平(关名,今山西长子南)、泽州(今晋城)南,击败李筠军,赵匡胤亲往督战,攻下泽州,李筠自焚死,泽、潞平,石守信以功加同平章事为使相 。同年九月,淮南节度使、原后周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反,赵匡胤又派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为南征军主帅,赵匡胤随后也亲征督战 。十一月,石守信率军攻占扬州,李重进自焚死,淮南平 。
961年(建隆二年),石守信升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但命其离京就镇 。同年七月,赵匡胤解除宿将兵权,石守信改任天平军(郓州,今山东东平)节度使,虽保留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军职,“其实兵权不在也” 。
962年(建隆三年)九月,已加同平章事为使相的石守信深知赵匡胤的心意,自己上表解除兵权,即请求免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名义,专任天平军节度使 。
973年(开宝六年),石守信的使相衔升为侍中 。
去世
宋太宗即位,石守信使相衔升为中书令,石守信自出任天平军节度使总共十七年未曾调任,专事聚敛,积财巨万 。
977年(太平兴国二年),罢天平军节度使改以中书令衔任西京(洛阳)留守 。石守信崇奉佛教,在西京建造崇德寺,招募民夫运输建筑材料,驱赶压迫工人十分厉害,但是不给工钱,很多工人因为这样受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