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将军狄青:一位和岳飞前后呼应的悲剧将军

北宋由于始终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所以,除了太祖和太宗时代还有一些大将之才外,其余时代,根本没有出色的军事人才 。直到宋仁宗年间,才出现了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他就是北宋著名的“面涅将军”狄青 。
网络配图
【北宋将军狄青:一位和岳飞前后呼应的悲剧将军】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身长7尺,浓眉大眼,姿态雄伟,胸襟广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 。狄青出身贫寒,却胸怀大志,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被封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 。
后来他又因为军功升枢密副使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 。宋廷择京师卫士戍边,狄青入其选,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 。在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并指挥士兵在战略要地桥子谷修城,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诸堡,“皆扼贼要害” 。在宋夏战争中,狄青屡次立下卓越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康定元年(1040年),经尹洙的推荐,狄青得到了陕西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 。范仲淹对狄青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并送《左氏春秋》让他读,狄青遂发愤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进而精通兵法 。
史载,他平生共历25战,其中尤以皇佑四年(1052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著名 。当时在广西一带有一个叫侬智高的少数民族头领起兵反宋,攻破邕州,旋率7000(一说5000)兵顺郁江(今广西境)东下,连破9州,直抵广州 。这支叛军一时间攻城掠地,震动岭南,宋廷深以为忧 。九月,枢密副使狄青自请出战,到岭南后整饬军纪,严申军律,数陈署败军之罪,将其与所属将校32人处斩 。诸将相顾失色,全军肃然,令行禁止 。
十五日夜半,狄青乘风雨夜暗,出其不意,率轻骑倍道潜出,袭取昆仑关,于归仁铺(今广西南宁东北)列阵 。侬智高犹疑,不知所为,阵势大乱,纷纷逃遁,退回邕州 。宋军追杀50余里,杀其弟侬建中、侍郎黄师宓及士卒2200余人,俘500余人 。是夜,宋军兵临城下,虚张声势,鼓噪大呼,侬智高以为宋军欲将攻城,纵火焚城 。逃往大理(今属云南),广南平 。
网络配图
可是立有大功的狄青,一方面被朝廷任命为枢密使,作了最高军事长官,另一方面却被皇帝猜疑,大臣议论 。北宋立国时为了去除唐末五代武人专政,兵变频发之弊,便极力压低武将地位,以绝其觊觎之心,把重文轻武作为基本国策 。在依智高纵横岭南,满朝文武惊慌失措,狄青受命于危难,率兵出征之际,朝廷在欣喜之余,也仍然不忘“狄青武人,不可独任”,以宦官任守忠监军,监视狄青 。扫灭依智高叛乱后,便有一些人开始网络狄青的罪名 。
北宋为什么这样着急除去武将功臣呢?当时的文臣文彦博说得明白,就是因为“朝廷疑耳” 。在文彦博请罢狄青时,宋仁宗说“狄青是忠臣”,文彦博立即反驳“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 。嘉佑元年(1056年)正月,仁宗生了一场病,后来慢慢康复,如制诰刘敞上书说:“天下有大忧者,又有大可疑者,今上体平复,大优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竟把狄青树为朝廷最大的威胁 。
在这种猜忌,疑虑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谣言纷起,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正长角,有人说狄青的住宅夜有光怪,就连京师发水,狄青避家相国寺,也被认为是要夺取王位的行动 。嘉佑元年(1056年)八月,仅作了4年枢密使的狄青终于被罢官,出知陈州,离开了京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