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飞行员拒婚:前程虽远大生命却如飘萍

二弟龚业悌在学习飞行和抗日作战中 , 遵家父旨训:每日认真工整地写一页日记 。日记坚持写了三年半 , 一天也未间断 , 几经离乱 , 只剩下在校学习飞行阶段日记一本11万字;在训练和作战中写的日记保留下1937年和1938年写的两本 , 计20多万字 。1937年的原本现由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收藏 。因为日记本是当年从书店买来的精装日记本 , 每本365页 , 每天限制只能写一页 。按日笔录所作、所见、所闻、所想 , 内容除记述日常的部队生活情况外 , 还简略记录了飞行战况 。这里的《飞行日记》即是保留下来的1937年、1938年的日记 。时年 , 龚业悌仅二十三、四岁 。
【抗战时飞行员拒婚:前程虽远大生命却如飘萍】 《飞行日记》70%写的是飞行活动 , 包括警戒、练习飞行和空战;30%写的是飞行人员(日记主人及其队友)的生活 , 包括食宿、战友往来和聚会、读书报、体育娱乐、写信等等 。1937年上半年 , 没有战事 , 但空军活动仍然是紧张的 , 飞行人员(不论是见习军官还是正式军官)都要逐日参加警戒、练习飞行、学习理论及技术和待命 , 日记反映了这些活动 。1937年7月到1938年末的日记则是初期抗日空战的纪实 。
日记表现的是作者矢志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思想 。1937年空军在洛阳待命 , 时值“西安事变”后 , 抗日尚未定局 , “讨逆”仍在酝酿 , 日记在纪念“一二八”时写道:“‘一二八’ , 这沉痛的纪念日子!……留守此间 , 准备打自家人 , 这是何等痛心疾首的事啊!”在这两年的日记中 , 每逢国耻纪念日(特别是五月) , 都有沉痛的纪念文字 。“双十二”两周年 , 日记认为 , 双十二和平解决 , 使国共两党团结抗日 , 因此 , “这一天在民族的史页上占着无上荣光 , 使人永远不敢忘却 , 尤其是在这样抗战最紧张的时候” 。在当时处境下 , 有这样的认识 , 是不简单的 。
“七七”事变后的日记 , 逐日记载着空战的历程 。它记载着我广大战场的飞行勇士警戒、迎战、袭敌、胜利、失败和牺牲的日日夜夜 。日记中还记载着陈纳德等美国顾问、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的将军和飞行人员的活动……日记立足本大队 , 面向全国 , 对每日空战情况都有简明而翔实的记载 。
日记对空军情况不但有客观报道 , 而且有直率批评 。如批评航委会“组织过于庞大复杂 , 各科遇事互相推诿 , 致有贻误战机之弊”;批评空军司令部规定的各中队训练秩序 , “内容虽有合理处 , 然忽视实际情况之处甚多 , 颇难实现”;批评“一次在指挥上严重失误的空中出击” , “在这种错误的指挥下作战 , 飞行人员再勇敢也是白搭”;对空军领导只相信外国的顾问、教员和领航 , 不相信中国有经验的飞行人员能胜任讲课和领航也深致不满 。日记不但对空军领导的缺点错误有批评 , 而且对本人和队友在空战和飞行练习中的失误也有深刻的自省和总结 。
日记写飞行人员的生活 , 也是实实在在的 , 没有虚构和粉饰 。飞行人员在飞行中 , 不论是警戒、练习还是对敌作战 , 精神都是高度紧张的 , 因此 , 特别需要飞行之余的生活调剂 , 日记不惮其烦地写了这种业余生活 , 包括打球、打扑克、看电影、游名胜古迹、读书阅报、朋友聚餐聚会、同女朋友一起玩等等 , 丰富多彩 , 可补飞行场上的单调和寂寞 。飞行人员的精神生活是复杂的 , 有英勇壮烈 , 也有寂寞苦闷 , 二者时常交织在一起 。空战中天天有人牺牲 , 不能不悟透生死关 , 因此 , 日记中写了三次拒婚(谢绝家庭的安排、战友的介绍、女朋友的追求) , 两次战前留下遗书 , 在拒婚的家书中写出了“前程虽然远大 , 生命却如飘萍”的感慨 。日记一次不漏地写了战友的牺牲 , 表示了沉痛的哀悼 , 对关系特别亲密的战友(如杨蕴辉兄弟)尤其如此 。日记写了自己对家庭的深情怀念 , 同父兄弟妹戚友的通信连绵不断 , 然而多少年只有一次因路过偶然探家的机会 , 这大概是有时感到寂寞苦闷的原因之一 。作者是富于感情的 , 对战友、对家人 , 一往情深 , 鲁迅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 。”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