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眉目醒豁起见,成祖内犯陷京师的经过,我再撮要提示一遍:六月初燕师以都督陈瑄投降,得以渡江,取道镇江、龙潭,直薄京师;大约在六月十三,谷王及李景隆开京城西北的金川门迎燕,燕王入城,分遣诸将守城,致书建文帝;其时皇城已闭,燕王不愿以武力破宫,还驻龙江驿 。约在午后不久,皇宫火起,成祖派兵驰救,火息搜索,由成祖的太监,找出一具尸首,说是建文帝已* 。其实不是 。那么建文帝到哪里去了呢?这个谜,留待以后再研究,先谈成祖入承大位之初的残忍暴虐 。
成祖的本意,希望建文帝逊位让国,及至皇宫火起,才知如意算盘落空,于是一面拷问宫嫔太监,追问建文帝的下落;一面大事搜索,捉拿所谓“奸臣” 。这两件事,前者无结果,不得已肯定建文帝*,而在破城后的第八天将那具尸首下葬;建文马皇后亦无下落,相传被指为帝尸者,实为后尸 。方孝孺是明太祖开国文臣第一位的宋濂的得意弟子,两蒙召见,太祖看出他是乱世忠臣的气质,认为一时用不着他,派为陕西汉中的学官 。蜀王慕名聘为他的世子——嫡长子的老师,以礼相待,题其书斋名为“正学”,后世尊称他为“正学先生”的出典在此 。
【为何历史都记载明成祖严苛好杀荼毒天下乃天性?】建文帝即位,方孝孺奉召入京为翰林院侍讲,这个官衔,顾名思义是侍奉皇帝讲读,实际上就等于建文帝的老师之一,第二年升为侍讲学士,权责也加重了,成为建文帝的最高顾问,凡有大政事裁决,往往先征询他的意见 。不久,又成了建文帝的副手或代表:临朝奏事,当面决定了可否,建文帝往往就命方孝孺代为批答章折 。一有空,君臣二人便商量如何臻于三代之治,甚至想复行经王莽试验失败了的井田制 。建文帝对他的尊敬和信任,已驾乎齐、黄以上 。
燕兵内犯,朝廷镇压,一切诏旨檄令,都出于方孝孺之手,自然也参赞军事 。他出的那些计策,道衍一望即知,不会上当 。譬如说,仁宗为燕世子时留守北平,方孝孺知道他的弟弟高煦狡诈,曾想夺嫡,于是定了条反间计,在成祖兵次徐、淮时,特遣一名锦衣卫千户携带诏书赐燕世子,想为高煦制造口实,引起燕府的内乱,哪知燕世子不拆诏书,连同那名千户一起送至军前,轻易破了方孝孺的计策 。但是那些义正辞严的*诏檄,却引起了道衍惺惺相惜之心,所以成祖最后一次出兵时,道衍特以方孝孺为托 。
道衍是这样对燕王说的:“到了京城,方孝孺一定不肯投降,请不要杀他 。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了!”成祖当时答应了他的要求,等方孝孺被捕下狱,成祖记起道衍的话,同时想借重他的名望及文笔,于是派人把他召入宫内,草拟即位诏书 。方孝孺一进宫就放声大哭,响彻殿庭,成祖亲自从御榻上走下来劝他说:“方先生不必如此悲苦,我不过想效法周公辅成王的故事而已 。”成王是指建文帝 。所谓“成王之子”,是指建文帝的两子,长子名文奎,年方七岁,陷城后不知所终,大概是焚宫之时,烧得尸骨无存也 。次子则尚只两岁,名文圭,禁锢禁中五十五年,号为“建庶人”,从小没有接触过高墙以外的人世,所以释放以后,形同白痴,连猪犬都不认得,此真人间惨不可言之事,“不幸生在帝王家”,正此之谓 。
“主少则国疑”,所以“国赖长君”这句话,还勉强可以辩解,但“长君”应另有人——建文帝行二,他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吴王允熥、衡王允、徐王允,因而方孝孺反驳:“何不立成王之弟?”驳得成祖哑口无言,只好这样说了:“这是我的家事 。”叫左右拿笔墨来,坚决地说:“诏告天下,非先生来写不可!”方孝孺一下子反了,把笔札掷在地上,且哭且骂:“死就死!诏书绝不写 。”成祖勃然变色,提出警告:“你难道不怕灭九族?”“灭十族又如何?”“好!”成祖接口,“我就灭你的十族 。”
- 为何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明朝竟因抗日而败亡?
- 全面屏+屏内指纹?魅蓝S6发布会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 娱乐圈十大灵异事件,遇到灵异事件的专辑都能大卖
- 密二花,郑州特产密二花
- 望都辣椒,保定特产望都辣椒
- 历史上的大饥荒排行:马克兰大饥荒震惊全世界,你都知道吗
- 哈萨克族习俗哈萨克族人日常都有啥禁忌
- 哈萨克族的民间趣味比赛都是些啥
- 拉祜族文化拉祜族的宗教信仰都是啥
- 拉祜族为何会对葫芦崇拜?其中有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