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史上最为神奇的诗人是谁?

才华与人生之间,往往绕不开一个“情”字 。一般而言,无情者当政客,多情者当诗人 。那么,为何会用神奇儿二字去形容一个诗人呢?
【历史揭秘:史上最为神奇的诗人是谁?】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如果有普遍性,自然就有特殊性,如果有“一般而言”,那么就有“例外神奇” 。
在唐朝的诗坛,张九龄就是一个例外 。在唐朝的官场,张九龄就是一个神奇 。
网络配图

因为他既是成功的政客,又是成功的诗人 。
说他是成功的政客,是因为他在朝廷入职二十多年,曾三度入朝、官至宰相、位极人臣 。他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之一,也是盛唐时期三大杰出名相之一,曾先后提拔举荐过王维、孟浩然等人 。他罢相以后,唐朝由盛而衰 。
说他是成功的诗人,是因为作为执宰大臣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他始终坚持积极求取自我人生价值的诗歌方向,使得唐诗的变革和发展得到有力的延续 。他的五言古诗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
就算你不熟悉张九龄,但你一定不会不熟悉他的“海上生明月,天下共此时” 。
张九龄(678年—740年),唐朝一代名相,著名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广东韶州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
神奇之一:断言安禄山必反
张九龄识人鉴人的功夫堪称一绝,这也体现出其作为政治家的卓知远见 。开元二十一年,安禄山上朝奏事,张九龄看到此人后,就对侍中裴光庭说,我观此人有反骨,这个胡人非忠诚之人,日后必定谋反 。张九龄心有所想,也必有所念,一直等待机会除掉安禄山 。机会终于来了 。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已被晋升为平卢将军,因讨伐契丹失利,被顶头上司奏请斩首,张九龄当即准奏 。
网络配图

但唐玄宗出于爱才之念,觉得安禄山骁勇善战,只同意免职,不同意斩首 。张九龄坚持己见,复奏斩首,但玄宗就是不准,而且免去将军职务后,即遣安禄山回军营待命,意思就是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李隆基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仁慈之举,就如同放虎归山 。数年之后,安禄山果然谋反 。唐玄宗逃命到四川,忽然想起当年张九龄的劝告,悔恨不已 。所以说张九龄的识人堪称神奇!
神奇之二:押解老鼠逆水流
张九龄的童年非常好学 。相传他幼时经常到附近寺庙听经、练字 。每晚他都要磨墨,以备第二天练字所用 。但晚上总有只老鼠将他磨好的墨打翻 。他抓住那只老鼠后,就想把老鼠打死 。但又想起白天听经时“不得杀生”之戒,于是就学着大和尚讲经的样子,批评那只老鼠说:"你这个老鼠真愚昧,读书人的事,连皇帝都不干预,你却经常来捣乱 。所以我要将你押解朝廷处置就法 。"
听了九龄的训话,老鼠睁着可怜的大眼睛,似乎在哀求九龄不要将它押上朝廷而愿就地悔改的样子 。张九龄还是将老鼠装进一只木箱,并在箱体上写着:"韶州张九龄,解鼠上朝廷 。若然解不到,学子不安宁 。"街坊都说张九龄傻,但张九龄却说:"老鼠犯了罪,如果它真的知错认错,就应自己上朝廷说清楚" 。说完,张九龄就将木箱放进浈江,那木箱竟然逆水北上,朝京师方向而去 。甚是神奇 。
网络配图

神奇之三:风度得如九龄否
张九龄,以诗文和风度名动盛唐,其为人忠诚、尽职尽责、敢于担当,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一度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信任与垂青,君臣两人琴瑟和鸣,共创开元盛世 。玄宗欣赏九龄的文章,夸他是文坛中的元帅,自己会终生敬他为师 。传说,唐玄宗每日朝政,听取百官纳谏 。看见张九龄风威秀整,异于众僚,不仅感慨地说,我只要看到张九龄,就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大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