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成就不少为什么在历史上名声却不怎么好?

在明朝历史上,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是仅次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帝王,但是在明朝以及清朝的历史记载中,永乐皇帝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 。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明朝的皇帝们更是倒霉,从头到尾就提了一下朱元璋,连之前颇受同情的崇祯皇帝也被删去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呢?
网络配图
一、朱棣距离朱元璋的时间太近,很多事都被朱元璋的光芒所掩盖
朱棣在位的时间和他父亲朱元璋的在位时间距离太近,造成了很多人只记得洪武皇帝朱元璋 。这一点和唐高宗李治非常的相似,其实唐高宗李治的能力并不是很差,做一个守成君主绰绰有余 。但是他命苦,前边是神文圣武“天可汗”李世民,后边是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这就注定了李治的默默无闻 。所以在现在的很多影视剧中,李治一直以一个懦弱的废物形象出现 。朱棣的情况也很类似,朱棣在位期间的两件大事不得不提,一件是建立了内阁大学士,间接恢复了一定的相权 。还有就是五次针对蒙古的大规模北伐 。
只可惜他父亲朱元璋过于强悍,朱棣虽然五次北伐蒙古,但是斩获并不是很大,完全被朱元璋“驱逐胡虏,重开大宋天”的功劳所遮盖 。至于内阁大学士的设立,其实是在内阁学士的基础上设立的,这又是朱元璋的功劳 。那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确实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的威严,但同时也让大明朝赔惨了 。从南洋得到的收入还不及明朝为了这些行动所支出的十分之一,到了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登基以后,立刻停掉了这个只赔不赚的买卖 。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就连明朝人都已经遗忘了自己曾经的航海壮举,就更不要说再往后的人们了 。
网络配图
二、朱棣靖难之役始终是大逆不道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以后,朱棣再也没有了什么顾忌,在侄子朱允登基的第二年就发动了叛乱 。本来明朝的皇位和朱棣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朱元璋在建国的初期就立朱标为太子 。随着朱棣的长大和战功的积累,他对他的哥哥朱标越来越不满,但是那毕竟是他的哥哥,再加上朱标的能力并不俗,这就造成了朱棣并不敢真正动手 。只可惜朱标死在了朱元璋的前边,搞得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 。在朱元璋驾崩以后,他的孙子朱允继承了帝位,称建文皇帝 。这是朱元璋遗留下来的法定继承人,具有最高的正统性 。
朱允的父亲就是太子朱标,朱允是嫡系的传承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但是1400年,朱棣在被迫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两年的战争以后,攻入了南京,自己成了新一任皇帝 。从此以后,建文皇帝几乎在明朝的官方记载中消失了,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31年被改成了35年 。而朱棣本人也成了马皇后的儿子,这可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在明朝时期,中国的传统教育已经发展畸形,走进了无法自拔的死胡同 。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了的人才都是以忠君为最高宗旨,这就使得在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这个政权的合法性一直受到很大的质疑 。
三、得罪了文人的朱棣,遭到了文人们的报复
网络配图
朱棣初入南京之时,南京的很多忠直的大臣选择了自杀,具体数字有好几百位 。朱棣杀了一个人致使他与全天下的文人为敌,这个人就是方孝孺 。方孝孺激怒朱棣以后,朱棣使用各种酷刑折磨这位道学先生 。同时为了起到震慑作用,杀了方孝孺的十族 。这些朱棣当时看来没有什么,但是朱棣太小看方孝孺,也太小看文人们了 。方孝孺当时在文人中的地位简直就是领袖或者“亚圣人”,朱棣杀了他之后,天下的文人都被他得罪光了 。整整永乐一朝,朱棣一直饱受骂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