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五度征北:彻底打垮了北元残余势力

自永乐元年(1403年)定北平为北京后,朱棣就打算迁都 。于是,他派人修凿运河,治理洪水,使明朝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当时国库殷实,每年赋粮除输送京师数百万石外,各地府县还仓储很多 。但此时,日本的倭寇气焰非常嚣张,他们经常劫掠沿海的商船和百姓 。早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元朝就曾派遣十万人的远征队讨伐日本,可半途遭遇风暴全军覆没 。明朝时,日本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南方的势力经常在明朝沿海地区为非作歹 。朱元璋曾经警告过日本政府,可日本人置若罔闻 。面对狂妄的倭寇,朱棣毫不手软,他先后派遣重兵剿灭倭寇,给予沉重的打击,使得中国沿海的治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
【明成祖朱棣五度征北:彻底打垮了北元残余势力】话说元顺帝逃往漠北后,于洪武五年(1370年)死于应昌 。又过了几代,蒙古贵族便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 。三部中以鞑靼部最强 。他们不时侵扰明朝边境 。朱元璋一边同蒙古贵族通好,一边也采取积极的防御政策,从嘉峪关起,沿长城进入辽东至鸭绿江一线,建立起九年边防重镇,即“九边” 。明成祖继位后,沿袭了朱元璋的刚柔相济政策,并在永乐七年(1409年)、永乐八年(1410年),先后派出十万、五十万大军北征鞑靼;八年的那次还是御驾亲征 。两次远征,这才降服鞑靼,使它每年向明朝进贡马匹 。当然,明朝也还以丰厚的赏赐,并封其首领阿鲁台为宁王 。
鞑靼称臣后,瓦剌部开始强盛起来,并屯兵北边,构成强大的威胁态势 。于是,朱棣决定再次亲征,征服瓦剌部落 。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朝大军开赴边疆,于当年六月到达三峡口(今内蒙古多伦西北) 。朱棣经过严密地勘查,得知敌人就在附近,于是下令全军严阵以待 。当明军走到忽兰忽失温(今蒙古乌兰巴托东)时,朱棣忽然望见前方尘土飞扬,原来答里巴和玛哈木共乘一辆战车,指挥千军万马杀将过来 。朱棣立即让明军兵分三路冲入敌阵,然后以火炮助攻 。蒙古骑兵并非不堪一击,他们骁勇善战,没让明军占到一点儿便宜 。朱棣见战势不太明朗,当即亲自带头杀进敌阵 。皇帝一马当先,将士怎能袖手旁观?于是,明军犹如龙腾虎跃,顷刻间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玛哈木一败涂地落荒而逃,朱棣带兵穷追猛打 。最后在皇孙朱瞻基的劝阻下,朱棣才停止了追赶,下令回京 。
玛哈木遭受了重创,只得向明朝俯首称臣 。但阿鲁台与玛哈木向来不和,二人经常在朱棣面前互相诋毁 。朱棣想利用他们的矛盾,让两个部落相互牵制,所以对这些诽谤半答不理 。不久,玛哈木病逝,他儿子脱欢继位后照样向明朝上贡 。阿鲁台没有了对手,逐渐嚣张起来,他非但不按时进贡,而且还扣留明朝的使臣,带兵在明朝边境兴风作浪 。朱棣认为如果不趁早征服蒙古贵族,那么必将会留下后患,所以不顾大臣的反对,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九月,定明年正月迁都北京,改北京为京师,现京师为南京 。此时北京宫殿的营建以及北京城的改造已经完成 。然而,很多大臣考虑到迁都后北京附近的粮草不足以供养明朝的大军,所以兵部尚书方宾、刑部尚书吴中和户部尚书夏原吉纷纷进言,阻止朱棣迁都 。朱棣当然不会听从他们的意见,而这几位大臣也自然逃不过牢狱之灾 。随后,朱棣吩咐侍郎张本想尽一切办法,征集到足够的军粮 。
永乐二十年(1422年),朱棣再次亲征蒙古 。这一次,明军仅运输粮草一项,就用驴子达三十四万匹,车十七万七千五百多辆,民夫二十三万五千多人,共运载粮食三十七万石,耗费了国家大量人力、财力、物力 。当然,这同时也可见永乐朝国力的强大 。这与朱棣连续派出远洋的船队扬威西洋是一致的 。且说朱棣亲率明军到达鸡鸣山(今河北怀来北),听说阿噜台已经往北逃窜,于是众将士建议大军深入敌后,给予敌人以致命一击 。朱棣深知阿鲁台诡计多端,所以下令军队从开平(在今内蒙古多伦县境)出发,经过应昌,出其不意,直捣敌人的总部 。当年六月,明军抵达应昌,阿鲁台看见大军前来,又继续逃跑 。朱棣老谋深算地说:“他逃走不假,但是为了避免他耍花招,我们应该烧毁他留下的军粮,然后转攻兀良哈三卫 。”兀良哈三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三个自治区,分为朵颜卫、泰宁卫和福余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