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之后那么多太监都去哪了?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替年仅6岁的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接受清室优待八条件,宣布溥仪退位 。溥仪的退位结束了清朝对中国的统治 。同时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社会 。中国没有皇帝了,也就意味着紫禁城作为旧中国权利统治的核心也失去了他往日的意义 。那么紫禁城里面象征着皇权的那些东西,和应皇权而生的那些悲剧性的人物,也同样失去了他们存在的意义 。皇帝虽然退位了,但是仍然有吃有喝,饿不到他 。但是溥仪退位后那么多的太监都去哪里了?
1、清朝灭亡之后,为数众多的太监都去哪了?
当时,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议和代表商定的有关清帝退位的条件,经过南北议和代表的磋商,南京临时政府方面于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致送有关清帝退位优待条件的修正案 。12日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认可了这一条件,其中《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一项中,明确列出了皇帝退位之后保留的一些权力:
网络配图
(1)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
(2)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
(3)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4)清帝宗庙陵寝永远奉祀,民国政府酌设立卫兵保护;
(5)光绪陵寝如制妥修,民国政府支付实用经费;
(6)宫内各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
(7)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
(8)原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
第六条很明确地规定了,溥仪可以继续留用当前的宫女和太监 。但是不能再继续招新的太监和宫女了 。说来也可笑,就在清朝覆灭的当年,仍然有人坚持把自己的儿子女儿卖到紫禁城当太监和宫女 。由于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明令禁止这种惨无人道的交易,所以有很大一部分送子当太监的人的路被堵塞了 。转眼过了4年,到了1916年 。清朝的残余皇室不顾中华民国的反对,竟然私底下仍然在干这种见不到人的勾当,到处招收太监 。中国的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就是在1916年被净身送到紫禁城的 。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溥仪退位之后的生活了 。溥仪退位之后很多年的时间内仍旧是住在紫禁城的,身边的大部分太监基本上树倒猢狲散,偷了一些紫禁城里面值钱的东西就跑了 。留下来的只剩下一些老迈不堪的老宫人了 。溥仪生活的节奏也跟当皇帝只是没什么两样,整天被身边留下来的太监们叫万岁爷 。唯一的区别就是溥仪逐渐在长大,而身边的太监们在一天天减少,一天天变老 。他能开销的钱财也越来越少,因为中华民国当年答应的岁贡400万两的数目,从来就没有够过数 。
从紫禁城跑出去的那些稍年轻一点的太监,其实生活也很艰难 。太监除了会伺候人,别的几乎什么也不会 。他们身在紫禁城里边,与世隔绝的太久,回到田间也不会从事劳作 。而且大部分的太监出宫以后也很难在找到以前的家人 。
网络配图
2、清朝灭亡之后,部分皇室人员仍然秘密招收太监
中国的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出生于1902年 。他的老家在天津市静海县,家里边世代贫农 。因为孙耀廷的父亲曾在一个私塾教师家里做佃农,所以他小的时候在这个私塾家里念过一些书 。但是,这种“好景”不长 。孙耀廷家里面破产了,父母沦为乞丐 。迫于生计,孙家把这个儿子送去当了太监 。当时的孙耀廷只有14岁 。
当时已经是1916年了,民国政府明令禁止不准紫禁城招收太监,但是在原清朝摄政王府,载涛贝勒仍然在秘密地招收太监 。由于孙家认识原醇亲王府(北府)太监贺德元,所以孙耀廷被卖给了摄政王府,在载涛贝勒处当差 。载涛给他起名顺寿 。1917年孙耀庭离开载涛处,通过宫内北花园太监首领欣衡如的介绍进了紫禁城,伺候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 。后又伺候端康皇太妃、“皇后”郭布罗·婉容 。1924年11月5,溥仪从紫禁城回到原摄政王府,并且带走了孙耀廷,载沣让孙耀庭回了老家 。不久他又回到北京北长街的出宫太监的居所万寿兴隆寺居住 。溥仪充当伪满洲国“皇帝”后,孙耀庭曾去长春溥仪处当差 。一个多月之后,因患病离开长春回到北京 。从此,孙耀廷结束了他的太监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