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宫廷的四大奇案:中国清宫四大疑案是哪些

【清王朝宫廷的四大奇案:中国清宫四大疑案是哪些】近年来的清宫剧“戏说”了不少清宫事,戏说有的与史实相去甚远,比如“清宫四大奇案”就被频频演绎得扑朔迷离 。那么,真史如何?所谓“清宫四大奇案”是指“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和“狸猫换太子”,就是这四大奇案 。下面作一下简括的介绍和回答 。
一、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 。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 。孝庄文皇后是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 。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 。但清末才刊行张煌言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 。
诗人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 。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 。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样 。
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个事实: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 。那么,太后下嫁这件事是可以相信确有其事的 。
二、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 。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辍朝五日 。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 。董鄂氏仅仅是个贵妃,为什么要这样滥加谥号,并晋封她为皇后呢?
有的人于是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 。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 。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 。
上述就是顺治出家的由来,历来相传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清世祖福临好佛,宫中延有木陈、玉琳王秀二禅师,尊礼备至 。世祖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又谕旨对木陈有“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弟子旅庵相待”云云 。世祖信佛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 。
其次要说,世祖死去前几个月,适值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世祖哀痛过情,为世所叹异 。因而就有人认为世祖是由悼亡而厌世,终于脱离尘网,遁入空门 。从此传为“万古钟情天子”的一段佳话 。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 。不错,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要求削发为僧的念头 。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只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内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 。这里还说明世祖当时并无大病 。那么,世祖是怎样死的呢?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 。”张宸《青王周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 。”两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 。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祖既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台山削发为僧的说法,就并不可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