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故事完璧归赵的主人公蔺相如简介

导读: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 , 战国时赵国上卿 , 今山西柳林孟门人 , 一说山西古县蔺子坪人 , 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先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 , 后来官至上卿 ,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 , 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
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 体现了蔺相如多谋善辩 , 胆略过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 , 善于人和 , 不畏强暴 , 出使秦国 , 留下了流芳千古“完璧归赵”的故事 。他为了国家利益 , 忍辱负重 , 使大将廉颇“负荆请罪” 。
《将相和》的典故为历代人们所传颂 , 家喻户晓 。后人在景仰蔺相如的同时 , 对其人其事也想有更多的了解 , 可是历史也总是给人留下缺憾 , 对蔺相如早期及晚期的活动记录很少 。即便在有限的资料记录中 , 也有许多错讹、互相矛盾之处 。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 , 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 , 攻打齐国 , 大败齐军 , 攻占阳晋 , 被任命为上卿 。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 蔺相如是赵国人 , 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
自古以来 , 关中一带就流传着蔺相如尸葬临潼的动人故事 , 相传 ,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 , 赵王以蔺相如出使强秦而不辱使命 , 遂列为上大夫 。“渑池之会”蔺相如使秦王击缶 , 又被拜为上卿 , 位在廉颇之上 。后秦出兵攻赵 , 赵王以太子作为秦国人质
赵王怜太子孤儿 , 派相如侍太子 。相如告太子曰:“骊山乃天下绝胜” 。民谚云:“要吃粮 , 有个张面岭;要吃油 , 泷河川;要用钱 , 还有大小二金山 。此外 , 有个上天梯 , 上到天上还嫌低……” 。太子听罢 , 欣然前往 。
相如偕太子游骊山 , 不料太子得急症而亡 , 相如因此获罪 , 被处极刑 , 割头挖心 , 葬于骊山戏水之滨 。赵太子尸体也埋在骊山阴坡 , 名“赵太子墓” , 当地人叫“龙骨堆” , 至今犹在 。蔺氏的家族因此受其株连 , 为了逃避这场灾难 , 蔺字去头挖心(“佳”) , 改姓为门 , 祖祖辈辈居住在墓之西北 , 名门家村 。
蔺相如完璧归赵
战国时期 , 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 , 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 , 他就写了封信对赵王说 , 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 , 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 , 不肯吃亏的人 。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 , 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 , 又怕上当 。他想来想去 , 拿不定主意 , 就和大臣们商量 , 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 , 便对赵王说:“大王 , 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 。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 , 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 , 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 , 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 。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 。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 , 非常喜爱 。他看完了 , 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 , 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 , 等了很久 , 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池的事情 , 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