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道光帝的慕陵:史上最虚伪的帝王陵墓!( 三 )


其三,即是其隆恩殿和东西配殿的木架构件均为名贵的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产于南方闽、粤、江、浙、川、贵等处,历代帝王早对楠木建筑青睐有加,不仅因为楠木防蛀功能无比,而且时时发出清香,醉人肺腑 。由于多年采伐,到了明清时楠木已是十分珍贵稀少,又兼运送极为艰险,故多数殿宇只是在一些重要部位用金丝楠木 。例如雍正泰陵的隆恩殿,只有门窗、梁柱用金丝楠木,其他各处多以他木代替,就连殿内八根明柱因楠木不够粗壮而采用包镶的方法来加大粗度,其因皆是那时已无法采伐到像明十三陵大殿中那种粗实的楠木 。正因如此,慕陵之前的清孝陵、景陵、泰陵、裕陵、昌陵,以及各皇后陵寝没有一处三殿木料纯用金丝楠木的 。而慕陵就连柱子、梁枋等全是独根楠木,这不能不令人惊异 。
还有一点应当提到的是慕陵隆恩殿雕刻之别致异常 。慕陵隆恩殿为单檐歇山顶,外围以十数根木楹构成巡回走廊 。特别是大殿内的天花板并非彩绘,全由楠木雕刻而成 。遍考国内现存楠木建筑中以雕刻形式处理天花板的,除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外,惟有慕陵的隆恩殿一处 。澹泊敬诚殿天花板为七百三十五块,每块图案为简约的五福捧寿浮雕 。而慕陵隆恩殿的天花板约有九百余块,全都是用金丝楠木采取高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龙戏珠纹,凸出平面有六十厘米,举首仰望,只见济济龙头聚会,张口鼓腮似喷云吐雾一般,加之楠木自身散发的清香之气,真让人有身处龙口喷香之绝异胜境之感 。隆恩殿的门窗隔扇、梁柱樽枋均雕有各式云龙或蟠龙,如群龙翻腾于大海之惊涛波澜中一样 。据悉数查实,仅隆恩殿就有楠木雕龙七百一十四个 。三殿共雕木龙两千余个,若以雕刻每条龙需上等精巧刻工雕半月来算,约需三万多个雕刻工时,耗白银三万两左右 。据说雕成这样是因为当年宝华峪陵寝地宫浸水,道光皇帝没有采取补救措施,他认为地宫浸水系群龙钻穴,龙口喷水而致 。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道光帝遂命工匠在三大殿内外雕刻数以干计的木龙,特别是对天花板、雀替等高处更是精心雕制,意取龙在高处争天上之水,而不会再往地宫吐水罢了 。仅此四处迥异与其他清帝陵,就可见道光帝要求"节俭"建陵的新特色了 。
慕陵名称的由来
一般说来,按清朝的陵寝制度,皇帝陵的陵名都是要在墓主人死后,又嗣皇帝确定 。可是道光皇帝的慕陵却是道光皇帝自个起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道光皇帝拆废东陵宝华峪陵寝改建在西陵龙泉峪后,为避免再出现地宫浸水现象,不仅选了一块高爽之地,而且经常到陵地巡察 。道光十五年,龙泉峪陵地行将竣工,道光帝再次来到西陵 。在拜渴泰陵、昌陵后,他来到龙泉峪自己的“万年寝宫”,见此次陵地工程坚固稳齐,龙额欣悦 。遂后,又将孝穆、孝慎两皇后摔宫奉移到龙泉峪大殿之内,以待陵寝全部竣工后奉安于地宫 。其时,道光帝亲祭奠酒,不觉感慨万千,挥泪如雨,立于大殿月台上提笔凝视东北方向,一挥而就写下了“其慕与慕也”的谕旨 。掷笔于案,道光帝唤过18岁的四皇子奕聍和皇六子奕沂,命他二人恭读 。读罢,命人将朱谕珍藏在隆恩殿的东暖阁内 。此事过后不到两年,道光帝撒手西归 。遵诏即位的咸丰皇帝奕泞,重读道光帝的遗沼,特别是见到其中“其幕与慕也”一句,思想前番情景,遂猛然醒悟,原来皇父是在暗示将来要用 “慕”字命陵名 。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初九日咸丰帝颁谕,正式命名龙泉峪陵寝为 “慕陵” 。幸亏咸丰帝没有忘记两年前藏在陵寝大殿内的那道朱谕 。又幸亏咸丰皇帝聪明颖慧,及时悟出了道光帝的良苦用心 。假若咸丰帝忘记了那道朱谕,或者虽然没有忘掉,但未悟出皇父的用意,或者虽然悟出来了,但陵名已经确定了,并已公诸于世,那么道光帝默定陵名的妙计就成了泡影,九泉之下的道光帝也只得摇头叹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