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决定要对美国开战?太平洋战争能避免吗

导读: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 是美日矛盾长期集聚的结果 。
受侵华战争影响 , 美国在华利益严重受损 , 开始有限度地制裁日本
近来 , 有文章援引美国历史学家的研究 , 称“胡适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罪魁祸首” , 意谓美日开战 , 乃是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不断挑拨的结果 。①这一荒诞不经的说法 , 忽略了两国在战前已无法调和的利益纠葛 , 将复杂的国际问题简单化 。
侵华战争初期 , 日本为防止国际干涉 , 在力求“不损害第三国在华权益”外 , 尤其注重维护其与美国的“亲善关系” , 其目的在于:一、保障石油、废铁等战略物资的进口;二、破灭中国对美援的“幻想” 。但随着日本独占中国野心的膨胀 , 及其对中国腹地的占领 , 不可避免地侵犯到美国利益 。
从1938年开始 , 日本为断绝外国援华通道 , 封锁中国沿海 , 第三国对华贸易无法进行;西方权益不再被保护 , 日军攻陷南京时 , 甚至炸沉了美国军舰“帕奈号”与三艘美国油轮 。据美国统计 , 至1938年12月为止 , 日本侵害美国在华利益的事件 , 即发生了296起 。②第二次近卫声明中 , 日本更公开否认《九国公约》及其确立的门户开放政策 , 宣称要构建“东亚新秩序” 。
1939年 , 任驻美大使期间的胡适
在“帕奈号”事件后 , 美国国内开始有人要求制裁日本 , 如亚洲舰队司令官亚内尔说 , “东京打算排除美国在太平洋各地的利益”“如果美国允许日本征服中国 , 那就等于放弃亚洲大陆及对太平洋的控制权;而若要挫败日本上述计划 , 唯一的办法是援助蒋介石 , 并同时对日本进行贸易制裁 。”③由于孤立主义势力的影响 , 美国虽没能通过对日本的大规模制裁 , 但还是批准了限于航空设备的“道义禁运” , 及对中国的2500万美元“桐油贷款” 。
美国政策的转变 , 让日本大为不安 , 但他们不愿就此放弃在中国获得的侵略成果 , 一再扩大对英美在华利益的侵犯 , 甚至一度封锁了天津英租界 。随着欧战爆发 , 美国对日政策日趋强硬 , 1941年1月 , 《美日通商条约》期满 , 不再续约;1940年7月 , 美国开始对日本禁运航空燃料、润滑油和高熔点废金属 。
日本“南进” , 与美国在太平洋上的矛盾日趋激化 , 只能诉诸战争
1940年7月 , 日本确立“南进”方针 。两个月后 , 日军为阻断滇越公路 , 强行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 威胁东南亚 。当时美国需从东南亚进口天然橡胶、锡等战略物资 。如在1939年 , 荷属东印度的锡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 其出口美国的数量 , 相当出口于英、德、意、荷四国总和;1940年 , 英属马来亚的橡胶和锡 , 各有57.9%和78%卖给美国 。为警告日本 , 遏制其进一步行动 , 当年10月 , 罗斯福禁止废钢铁运往日本;12月 , 又将铁矿石、生铁、钢等列入禁运范围 。④
在此同时 , 美国加大了对华援助 。其中固然有同情中国抗战的因素 , 但更多的还是基于美国自身利益的考量 。中国最大限度地牵制了日本“北进”与“南进”战略 , 保障了英美在远东的利益 。如果美国牺牲选择中国 , 同日本妥协 , 那么随着中国崩溃 , 东南亚会丧失 , 英国会动摇 , 苏联也会变得沮丧 , 最后必然损害美国核心利益 。⑤因此 , 在中国问题上 , 美国与日本针锋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