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孙悟空拜师学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佛家讲究因缘,当一块石头因缘到来,突然炸开,飞出一个石卵,迎风而化,变成了名传千古的美猴王 。
石猴的命运,改变于“生命中的第一哭” 。有一天“石头”突然烦恼,变成有情众生 。烦恼的起因,是很天真的愿望,希望生命不受阎王爷管辖,逍遥自在 。这个动机,石破天惊 。在老同志的指点下,石猴踏上了拜师学艺的征程 。
他来到一个地方,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
洞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须菩提祖师 。祖师是何许人也?书中交代,“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这里有几点信息,“大觉金仙”,是那位大画家昏君宋徽宗给“佛”胡诌的,此仁兄喜欢道士,废除佛教,把佛教也兼并到道教去了 。只是后人不认账,“金仙”也就昙花一现 。第二句话很好理解,祖师是西天的佛家祖师 。
佛教史上,须菩提倒有其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解空第一”,难怪,给孙石猴取名“悟空”,看来,他们是有一定缘分的 。“空”是佛教理论的核心之一,悟“空”是进入涅槃即成佛的重要法门 。
传说,须菩提出生时,家里贫穷得无以形容,家徒四壁,满室皆空 。父母请占卜先生算一下,先生说,这是好兆头啊,“因空而生,字曰‘空’生 。”
我的理解是,孙悟空与须菩提是师徒,但他出生时,也是“空空”,石头出生,父母都没有,还有什么?正因为如此,一切皆空,一切也不空,无穷大,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有 。
看来,须菩提与孙大圣是有缘分的 。从此,石猴跟着祖师,杂七杂八过了六七年,干一些砍柴烧火的行当,也听听祖师讲一些杂七杂八的道学 。
有一天,祖师升座开讲,说一会道,讲一会禅,“天花乱坠,地涌金莲”,那些徒子徒孙们个个像木头,毫无反应 。只有石猴“在旁闻讲”,高兴地抓耳挠腮,眉开眼笑,手舞足蹈 。祖师心灵感悟,发现自己的“金丹大道”终于有人听懂,决心将石猴收为入室弟子 。
经过一番弯弯绕的对话后,祖师见石猴这样不学,那样不学,生气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在石猴的脑袋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进里面,将中门关了 。
那些木头徒弟“人人惊惧”,纷纷埋怨石猴子 。石猴子却猜出了“哑谜” 。到了三更时分,从后门来到祖师房间 。祖师很高兴,等了几千年人,终等到一个有灵根的“众生”,便传授了石猴的本事 。石猴由此开始“悟空”,成为名副其实的“孙悟空” 。
这个故事,并不是吴承恩瞎编的,历史上,真有与此一模一样,也是“石破天惊”的拜师故事 。可以肯定,孙悟空拜师的故事,来源于此 。
这是一个关于禅宗六祖惠能的传奇 。
惠能生于公元636年(一说638年),即唐太宗贞观十年 。这一年,伟大的唐僧即玄奘大师,西行求法,来到了今天的孟加拉国境内,访问了著名的艺术宝库阿施陀石窟 。
惠能俗家姓卢,父亲叫卢行瑫,母亲李氏 。祖籍范阳,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及河北保定以北,造反派安禄山,曾任范阳节度使 。父亲曾在唐太祖李渊时为官,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被贬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职务变成“普通老百姓”,实际是被流放了 。
惠能三岁时,父亲去世,从此母子相依为命,贫困程度可想而知 。及至长大,没有机会上学堂读书,也没有其他的本事,只能干点粗活,砍柴卖柴为生 。
惠能虽目不识丁,但从小就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范 。处于穷山辟野、山野村夫中,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气质 。
传说中,惠能出生时,就有一些祥瑞之像 。黎明时两位来自异域的僧人造访,他们对惠能的父亲说,“我们特地连夜赶来,给您的孩子取名字,可以叫做惠能吧 。”为什么这么叫呢?“惠”是能够惠施众生,“能”是能做佛事 。说完就走了 。惠能既是六祖的俗名,也是法名 。这在僧人中是少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