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皇帝们把嫔妃拉上龙床的四大独门绝招( 二 )


唐诗中咏昭君的七绝、七律不下百首,大多都是涉及到这种画像招幸制度所造成的误会 。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青冢》中说道:“何乃明妃命,独悬画工手 。丹青一诖误,白黑相纷纠 。”他在《琴曲歌辞·昭君怨》中又说:“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王昭君的画像之事虽然是个误会,但是画像毕竟不过是一张纸,而皇帝的感情比这张纸还要薄 。
唐玄宗的时候,宫人达到四万,要想招幸谁确实需要费些脑筋 。据《开元天宝遗事》,这位风流天子发明了“随蝶所幸”的办法 。他让宫嫔在鬓髻上插鲜艳的花朵,自己捉了蝴蝶放出去,蝴蝶飞来飞去,落在谁的头上,他就把那个女子招来过夜 。这种临幸方式也称“蝶幸” 。当时的诗人王建在《宫词》一诗中说道:“丛丛洗手绕金盆,旋拭红巾入殿门 。众里遥抛新橘子,在前收得便承恩 。”这种用抛橘子的方式决定是否侍寝,无疑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
历代皇帝还有用投骰子的方式,谁投中谁侍寝,骰子被称为“剉角媒人” 。在位仅三年的唐敬宗还发明了一种风流箭,用竹皮做弓,纸中藏香做成箭 。唐敬宗让美人站在一处,他亲自弯弓射箭,射中者染上一身浓香,夜中侍寝 。当时宫中有俗语:“风流箭中的人人愿 。”
第三大独门绝招是行幸:
行幸就是皇帝到妃嫔的住处去过夜 。据《晋书·胡贵嫔传》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后宫妃嫔、宫人近万,“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 。”他没有情有独钟的女子,想不好每天跟谁睡觉,只好坐在羊车上,任凭羊车拉着他在后宫游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停留的宫嫔居所过夜 。许多后宫女子为了让皇帝在自己的住处留宿,煞费苦心,投羊所好,“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 。”
南朝宋文帝与晋武帝同好,喜乘羊车在后宫闲逛 。潘妃以美貌入宫,久未得幸,后来采取盐水洒地的方法,羊经过时停下舔地,徘徊不去,于是终于得到皇帝的宠幸 。
《全唐诗》有多处提到“羊车”一词:杨师道的《阙题》中就曾说道:“羊车讵畏青门闭,兔月今宵照后庭 。”青门即长安城的霸城门 。神话谓月中有兔,故把月亮称为“兔月” 。中唐诗人戴叔伦的《宫词》一诗中也曾说道:“春风鸾镜愁中影,明月羊车梦里声 。”无奈红颜渐老,惟有梦中承幸 。晚唐诗人殷尧藩也在他的《宫词》一诗中说:“夜深怕有羊车过,自起笼灯看雪纹 。”意思就是说,后宫的嫔妃们担心自己不经意错过了承恩的机会,小心查看雪上的印痕 。著名诗人李商隐也有描写羊车的《宫中曲》一诗:“赚得羊车来,低扇遮黄子 。”罗虬《比红儿诗》描写得就更为直接了:“画帘垂地紫金床,暗引羊车驻七香 。若见红儿此中住,不劳盐筱洒宫廊 。”这就是说若是拥有像红儿一般的惊人美貌,也就不用插竹叶、洒盐水、引羊过来了 。
第四大独门绝招是专宠:
专宠的做法其实是对后宫临幸制度的破坏,但又不能不说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常规的制度 。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氏很厉害,主张一夫一妻制,隋文帝为了社稷考虑,不得不勉强委屈自己,专宠皇后一个人 。皇帝在感情上也有相对专一的时候,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贵妃,不仅停止了“蝶幸”,而且基本上不再让其他宫嫔侍寝,“三千宠爱在一身” 。
到了明清时候,皇室对皇帝的后宫性生活虽然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清代的后宫还设有敬事房这一机构,专门记录皇帝的性生活史 。但是,条文式的后宫制度毕竟仅是形式,有的放荡纵欲的皇帝还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把后宫的嫔妃拉上自己的龙床临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