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现代社会,年终岁尾时,公司一般都会有一些福利发给员工,比如双薪,现金购物券等,表示一年以来对员工的辛勤付出的奖励 。古代,皇帝们是否会对给他的臣子们发点“年终奖”表示表示呢?如果会,又将赏赐些什么给大臣呢?清朝皇帝多用荷包赏赐大臣 。如《啸亭续录》载:乾嘉时期“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 。
这些荷包里包了什么吗?仅仅只是一个荷包吗?当然不是了,像现代人送红包,绝不会仅仅是个红包而已,它里面肯定还会有别的内容 。古代也不例外,拿清朝前中期赐给蒙古王公的荷包来举例,每至岁末皇帝赐给蒙古亲王的那对大荷包里,一般装有各色玉石八宝一份;小荷包四对,内装金银八宝各一份;又小荷包一个,内装金银钱四枚,金银锞四枚 。不仅是年终,甚至将领平时打了胜战,皇帝也会以荷包赏赐作为奖励 。如《啸亭杂录》记载“进围丹东角洛,收复革境三百余里 。事闻,上愈嘉奖,赐荷包宠异之 。”
往常,我们只知道荷包是爱情的信物,景颇族还有射荷包的习俗 。也就是说在节日里,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细绒吊在竹竿上,用树枝左右摇动,让小伙子射击,谁先射中荷包,就把水先洒到谁的嘴边 。荷包里一般装有一个硬币、几粒各谷子和几粒装饰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但是如何你关注一下荷包的历史,你会发现荷包更有趣更不一样的地方 。据史料,“荷包”这一名称是在宋代以后才出现的 。《通俗编·服饰》有言:“《能改斋漫录》载刘伟明诗‘西清直寓荷为橐’,欧阳修启以‘紫荷垂橐’对‘红药翻阶’,皆读之为芰荷之荷 。今名小夹囊曰荷包,亦得缀袍外以见尊上,或者即因于紫荷耶?”此处将宋代紫荷疑为荷包了 。袁枚在《随园随笔》下有“紫荷非荷包”之注解,意在辨其非 。
荷包,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服饰中,人们所随身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 。因为古代人的衣裤没口袋,但又有些必须要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就有了这种荷包 。不仅可手提还可肩背,也可挂在腰间 。因此荷包也不叫荷包,而叫“荷囊”,“持囊”或“挈囊”,因为大多用皮革制造,故有“囊”之称 。现存最早的囊实物是在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里发现的,以羊皮为之,呈长方形,长6.7厘米,宽3.7厘米,在口部有一拴系的皮带,为春秋战国时的遗物 。
到南北朝,佩囊制度正式确立,人们所佩的囊,名称虽没变,依然叫“囊”,但其材质开始多样化起来,有皮制的,也有丝织物做的,《隋书·礼仪志六》:“(北朝)囊,二品以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彩缕,七、八、九品彩缕,兽爪 。官无印绶者,并不合佩囊及爪 。”也就是说,囊的佩带也有了地位、身份的区别或象征了,已经具备一定的礼仪功能 。佩戴精巧绣制的荷囊者多是上层阶级 。《礼记·内则》记述:“子事父母,鸡初呜,咸盥漱……右佩箴……衿缨,綦履 。……男女未冠笄者,鸡初呜,咸盥漱,栉、纵、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 。”“衿缨”即编结的香囊,“容臭”则指香物 。也就说年轻人在拜见长辈时,要佩戴荷包熏身,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
到唐朝时,少数民族大多有佩带荷囊的习俗,其制作也越来越有特色,做工考究,甚是精致 。后来,荷包渐渐成为珍贵的佩饰物,民间仿制为节日礼品相馈赠,但其盛物的功能依然没有消失,男女将荷囊常佩于腰间以盛杂物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降诞》记载:“玄宗开元十七年,丞相张说遂奏以八月五日降诞日为千秋节,百寮有献承露囊者 。”杜牧《过勤政楼》诗:“千秋令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承露囊,即荷囊 。唐朝时,皇帝与大臣之间也已有荷囊相赠 。与清朝有所不同的是,是百官向皇帝呈献 。朝廷百官献囊,名曰“承露囊”,意为沐浴皇恩 。真是小荷包虽小,乾坤却大 。
- 盗用者竟然非死即伤:解读刘备坟墓里的神秘现象
- 揭秘:被人们误传近千年的中国史上第一绯闻
- 揭秘:乾隆皇帝为什么放纵两个骄横跋扈的弟弟?
- 敌后游击战中的麻雀战解析:麻雀战是怎么开展的?
- 敌后游击战中的地雷战解析:地雷战是怎么开展的
- 吕蒙白衣渡江:东吴军事上的胜仗政治上的败仗
- 抗战的另一面:从日方史料中其在中国阵亡人数
- 步兵骑兵什么意思(骑兵和步兵的行军速度到底
- 解密:慈禧红人李莲英为何死的如此有特色?
- 揭秘罗马斗兽场地下迷宫机关重重的巨石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