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禹一意孤行的故事成语一意孤行的意思及出处

西汉时期 , 有个叫赵禹的人 , 原本是太尉周亚夫的属官司 。一次偶然的机会 , 汉武帝刘彻看到了他写的文章 , 觉得文笔犀利 , 寓意深刻 , 大为赏识 , 便让赵禹担任御史 。
后来赵禹又升至太中大夫 , 汉武帝让他和张汤一起负责制定国家法律 。两人根据汉武帝的旨意 , 对原有的法律条文重新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
当时许多官员都希望赵禹和张汤能手下留情 , 把法律条文修订得有能够回旋的余地 , 便纷纷宴请他们 。但赵禹从来不答谢回请 。几次以后 , 就有人说他摆官架子 , 目中无人 。
后来 , 赵禹和张汤经过周密的研究 , 决定制定“官吏犯罪上下连坐”和“知罪不举发”等律法 , 用严密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官吏 , 使他们没办法胡作非为 。
官员们听到这个消息 , 便请公卿们去劝说赵禹 。公卿们带了重礼来到赵禹家 。赵禹只是与他们天南海北地闲聊 , 丝毫不理会对方请他修改律法的暗示 。过了一会 , 公卿们实在没办法了 , 便起身告辞 。赵禹硬是让他们把重礼带回去 。
有人问赵禹 , 难道不考虑周围的人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吗?他说:“我这样回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 , 就是为了能独立地作判断 , 按自己的意志办事 , 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
【赵禹一意孤行的故事成语一意孤行的意思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