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传说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起源及其风俗( 三 )


在台湾 , 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 , 俗称:“偷挽葱 , 嫁好尪”、“偷挽菜 , 嫁好婿” , 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 , 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 , 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 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 , 成千上万的宫女 , 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 , 叫做行歌、踏歌 。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 , 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 , 暮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 , 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 , 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 , 《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 。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 , 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 , 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 , 或过桥过走郊外 , 目的是驱病除灾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 , 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 , 这里列举二三 。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 , 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很简单 , 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 , 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 , 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 , 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 , 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于是 , 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 , 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 , 将粥用碗盛好 , 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 , 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 。正月十五 , 紫姑因穷困而死 。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每到这一天夜晚 , 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 。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 , 象对待亲姐妹一样 , 拉着她的手 , 跟她说着贴心话 , 流着眼泪安慰她 , 情景十分生动 , 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
【元宵节的传说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起源及其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