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为何让位给他的养子赵眘?宋高宗有儿子吗

宋高宗一向身体强健 , 禅让时不过才56岁 , 而且当时身体并没有不适 , 所以自称“老且病”显然是饰词 。再者 , 宋高宗禅位前 , 南宋军队刚刚在采石之战中大败金人 , 迫使金帝完颜亮为部将所杀 , 造成金国政局一度动荡不安;而南宋却边境寝宁 , 国内安稳 , 并不存在迫使宋高宗禅位的外界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 , 宋高宗主动禅位 , 催人深思 。
有人认为 , 宋高宗固然贪恋权势 , 却又苦于国事忧勤 , 所以愿意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继续享受皇帝的尊荣 , 却又可以免于国事的困扰 。然而 , 事实上 , 宋高宗禅位后 , 一到关键时刻 , 大至对金和战 , 小至官吏任命 , 他都会出面干涉 , 多方牵制 。因此 , 宋高宗盛年禅位 , 有着不可告人的深层次原因 。
宋高宗生平只有一子 , 名叫赵旉 , 但三岁时就因受惊吓而死 。此后数年 , 宋高宗一直未再生子 , 而朝野上下主张确立“根本”的呼声却越来越高 。不得已 , 绍兴二年 , 宋高宗以宋太祖的裔孙赵眘为养子 , 并当作内定的储君来培养 。绍兴三十二年 , 赵眘已经在皇宫生活了30年 , 明知皇位非他莫属 , 虽然嘴上不说 , 但心里未必不着急 。如果等到宋高宗临终时再传位 , 赵眘很可能年过半百甚至年过花甲 , 这样不仅不会对宋高宗有感激之情 , 反而会产生怨恨 , 宋高宗盛年禅位显然有施恩之意 。
其次 , 宋高宗属于宋太宗一支 , 赵旉夭折后 , 按照血缘关系 , 他应该将皇位传给宋太宗的其他裔孙 。然而 , 宋高宗却选择了宋太祖的裔孙赵眘为接班人 。这种改弦更张 , 舍近求远 , 置宗室利益于不顾的行为 , 势必会招来种种非议 , 特别是会引起宋太宗一支的不满 。再者 , 以太祖子孙继位 , 打破传统惯例 , 也势必会遭到统治集团中许多因循守旧之人的反对 , 甚至产生变故 。所以 , 宋高宗只有生前禅位 , 再以太上皇帝的身份压阵 , 才能确保传位计划的顺利执行 , 才能确保南宋政治稳定 。宋高宗传位赵眘 , 除了顺应多数士大夫的愿望 , 赢取归还太祖裔孙帝位的美名 , 还有难以启齿的目的 。“靖康之难”中 , 除宋高宗侥幸漏网外 , 徽、钦二帝的近支宗室全部被金人掳掠到北地 , 终生未能归国 。其实 , 早在绍兴十三年 , 金人就有“归钦宗及诸王、后妃意” , 而宋高宗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 , 为了掩盖生母在金国嫁夫生子的宫廷丑闻 , 始终没有做出回应 , 致使诸王、后妃惨死异国他乡 。这种一味屈膝投降、极端自私自利的做法 , 必然会引起宋太宗其他裔孙的怨恨 , 其百年之后必然会遭受攻击和谴责 。宋高宗选择盛年禅位 , 然后作为太上皇帝在幕后继续维护对金妥协投降路线 , 不仅可以维护自己死后的声誉 , 还可以阻止宋太宗裔孙登上皇位 。
宋高宗盛年主动禅位 , 还有一个因素往往被人们忽视 , 即宋高宗一贯贪生怕死 。南宋建立后 , 面对金人多次寇掠 , 谈金色变的宋高宗从南京跑到杭州 , 从陆地跑到海上 , 特别是完颜亮南侵 , 差点又让他浮海远遁 。一次次的逃生经历 , 使宋高宗认识到 , 皇帝虽然显赫 , 但同时也是金人追击的靶子 , 一旦遇有危难 , 以皇帝的身份逃窜很扎眼 , 也很不方便;如果当了太上皇帝 , 关注度会大大降低 , 逃命就会容易得多 , 也安全得多 。隆兴元年(1163年) , 南宋军队被金兵打败 , 消息传来 , 宋高宗“日雇夫五百人立殿廷下 , 人日支一千足 , 各备担索” , 已经做好了逃命的架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