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爱父亲的皇帝是谁大明朝的性情皇子们

中国历史上的血脉家族中,最荣耀,同时也最悲惨的,莫过于历朝的皇室家族,开国之际,鸡犬升天;亡国之日,如鸟兽散 。能够同时拥有人间极致的富贵,以及极致的凄凉,能够既上过天堂,又进了地狱,能够演绎人世间最大悲喜剧的,就是皇室 。
明代,朱姓是皇姓,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们便成了有明一代最荣耀的家族 。很久以来,我们对皇室的研究不受主流人文思想的重视,我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民间,当然是好的,但同时,千万不要顾此失彼,甚至是故意地选择性“遗忘” 。对于皇室的批判,我不必多言了 。
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抹杀的是,在封建社会,皇室除了是权力核心之外,也是教育和文化的核心 。从明散曲中,我们看到有不少的曲词就是皇室成员所填写,这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皇家的人文思想,打开了一个别具特色的窗口 。
有菩萨心的王爷
先看朱有燉,他是朱元璋的孙子,父亲周定王朱榡的长子,他生于1379年,亡于1439年,号诚斋,别号全阳子、老狂生等等 。父亲逝世后,世袭周王爵位,谥号为“宪”,后人便称他为“周宪王” 。
这位朱家的皇孙,堂堂的藩王,最大的特点是多才多艺,精通音律,他一生写了31种杂剧,著有2部散曲集,以及较多的诗文 。他有一颗菩萨心,对社会和生活有着特别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他的藩王贵族把诗词曲赋当作消遣而已,而他则在自己的散曲创作里,投入了自己巨大的人文关怀 。
青年男子容易被美色诱惑,在500年前的明代,嫖妓宿夜比较普遍,特别是富家子弟,沉湎于花街柳巷,甚至把嫖宿的鱼水之欢,称之为至真至性 。
朱有燉在《戒漂荡》这首曲里,就劝告沉湎于鱼水欢场里的年轻人,戒漂荡,回归生活 。别说什么风情无边,更不是什么风流倜傥,嫖宿之情就像风中的柳絮一样虚无缥缈,就如同眼睛瞳仁里的花一样不切实际 。嫖客与娼妓的情分,都是些虚情假意,逢场作戏,年轻男子千万不要被迷惑,从而荒废了自己的青春 。
最后,朱有燉做了一个比喻,纸包的汤瓶根本不能用来煮茶,火一烧,纸焚,水洒 。他用纸瓶来比喻娼妓与嫖客之间所谓的“你情我爱”,如果,真的信以为真,就像用火去煨烧纸做的汤瓶一样,越投入,就会越愚蠢;越痴情,就会越受伤!“休等叫街时罢”,此句说青年人沉溺于风月场所,花费自然极大,如果痴迷不悟,早晚会耗尽家财,沦落至沿街乞讨 。所以,朱有燉劝他们早日醒悟,别等家财散尽、流落街头才悔悟,否则那时一切都晚了 。
朱有燉不但劝诫风月场里的浪荡子,还抱着关爱的态度,劝诫风尘歌妓,劝她们尽快从良,开始正常的人生 。
歌妓者,似乎遭万人唾弃,但是朱有燉则不同,他尊重歌妓的人格尊严,他没有嘲讽,也没有谩骂,而是“劝”,而且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帮助她分析现实 。他以平等和亲切的态度,对待一个歌妓,这对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室藩王来说,是极其罕见的 。
作者对歌妓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规劝歌妓从良,有一个稳当当的前程,趁着自己年轻貌美,赶快找个情投意合的人,不然真是一个蠢蛋了!
朱有燉的《代人劝歌者从良》,最为独特的地方,就是对妓女的平等态度,还有对她们的现实和未来的关怀 。他没有歧视她们,没有贬损她们,而是细心劝说,不厌其烦 。朱有燉能够跨越巨大的身份鸿沟,能够克服不平等的社会偏见,他的这种对妓女的人文关怀的态度,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非常少见的 。
朱有燉身为皇孙,根正苗红,又贵为藩王,坐拥荣华,但是,他对世间百态、人情冷暖,还是体察得极其深刻的 。他的《戒漂荡》和《代人劝歌者从》都通俗好懂,而且劝谕的功能很大,所以在坊间广为传唱,家喻户晓 。对于那些迷途男女,这些曲子的确能起到振聋发聩之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