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幽默的战书:晋文公退避三舍败楚国

战书一般是指交战的两国或两军在交战前通知对方交战的文书 。战书的特点,一般要写明战争的理由;战争地点;战争时间等内容,已突出战争的正义性、公正性和公开性 。
【历史上最幽默的战书:晋文公退避三舍败楚国】 如曹操在赤壁大战前,给孙权写了一封战书:“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会猎于吴 。” 意思是说: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 。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指孙权)在东吴会战 。”这道战书仅仅30个字,但字字千钧,威力无比 。东吴的大臣看完这封战书后大惊失色,以张昭为首的文官要员,丧失了抵抗的信心,力主投降曹操 。
然而,在春秋时期的公元前632年,楚国与晋国交战,楚国令尹子玉派子上向晋文公递交战书,这封战书令人刮目,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以来最幽默、最温柔的战书,内容是这样写的:“能否允许让我们和您的军士们玩玩呢?劳烦您就在车辕之上好好欣赏一番,让我也开开眼,如何?”
晋文公看到这份战书后,打算以牙还牙,他请笔杆子栾贞子回复,栾贞子也很善于舞文弄墨,他是这样写的:“我们君侯听到您的命令了 。从前楚王给予的恩惠(指晋文公政治生命处于低潮时期,他到楚国寻求帮助时得到楚王的厚待)我们至今未忘,所以撤军至此(指晋文公率军退避三舍)!您作为贵国的令尹我们尚且退让,又岂敢与楚王为敌呢?既然实在得不到您和平的命令,就请麻烦你们统帅告诉他的战士们: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忠实执行您们国君的命令吧,明日清晨再会!”
这两份战书在中国战争史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了 。这两份战书的来历是这样的 。
公元前656年,晋文公重耳因到国外避难,为了复国,他先后游历列国,争取外援 。在此期间,受到了曹国、郑国等国家的歧视和侮辱 。但当重耳到达楚国时,受到了楚王的热情款待 。楚王将重耳安置居住在郢都,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与重耳共论天下,命自己的臣子与重耳的手下人时常切磋 。有一日,楚成王在酒宴中问重耳:“今日,我待你如何?”重耳答曰:“甚厚!”楚成王又问:“他日若你返国,将作何报答?”重耳思忖一会,答道:“若返国,皆君之福 。倘晋、楚对战于中原,我必然退避三舍,以报今日之恩!”
公元前637年,晋惠公病死,重耳在其舅舅秦穆公的帮助下,实现了复国的梦想 。晋文公重耳复国后,广纳人才,勤于修政,励精图治,改革弊政,发展生产,奖励垦殖,降低税收,施惠百姓 。使晋国的国力日益壮大,走在了各诸侯国的前面 。在勤王周室,获得周天子的有力支持后,晋文公着手称霸中原 。
前637年5月,宋襄公重伤而亡,公子王臣嗣位,是为宋成公 。由于宋国人恨楚爽约,襄公之亡,抗楚情绪高昂,而晋国的崛起,让宋成公迅速倒向晋国 。前634年冬,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北上伐宋,宋国抵挡一年之久,派公孙固向晋国求救 。晋文公感念宋襄公昔日之恩,更想将中原诸侯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出兵支援 。
楚成王原本想与晋国一教高下,看晋军气势磅礴,齐、秦皆蠢蠢欲动,于是决定撤兵,遂命楚军撤退 。而楚国权族若敖氏(子玉、子西、子上)对成王撤军之命置若罔闻,反而加大力度对宋国进剿,但仍不克 。敖氏在违背楚王撤军的命令下,如若无功而返,家族在国内的境遇将更加难堪 。为了家族的荣誉,子玉打算向晋文公求和,求和遭到了晋国狐偃、先轸等的集体反对 。子玉为此发怒,他认定晋文公是在寻战 。既然晋人软的不吃,只能来硬的 。于是,子玉派人向晋文公下达战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