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孙子兵法:圣马丁的秘鲁战役中的谋略

阿根廷孙子研究学者马塞罗·贝瑞特用孙子谋略分析圣马丁将军与秘鲁战役 。他指出 , 公元前6世纪末 , 中国的哲学家孙子写下的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 , 对西方军事家影响很大 , 是一部杰出的战争艺术;而圣马丁是杰出的战争指导者 , 他领导的秘鲁独立反映了中国思想家的哲学 , 同时给军事历史研究提供了经典案例 。
【战争中的孙子兵法:圣马丁的秘鲁战役中的谋略】 何塞·德·圣马丁是阿根廷将军、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独立战争的领袖之一 。他组织指挥了一支主要由黑人和混血种人组成的安第斯山解放军 , 曾率领远征军5000人翻越1.2万英尺的安第斯山 , 出其不意地进攻智利的西班牙守军 , 彻底击溃了敌人 , 使南美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 智利宣布独立 。不久又组建了一支规模不大的海军 , 从海上向秘鲁进军 。秘鲁是西班牙在美洲最为坚固的殖民地 , 圣马丁率军进攻利马一举成功 , 秘鲁也宣布独立 。他将南美洲南部从西班牙统治中解放 , 被视为国家英雄 。
从迈普战役到解放秘鲁的大军始于瓦尔帕莱索港的远征 , 再到秘鲁宣布独立 , 这期间圣马丁不战而胜的思想 , 就是《孙子兵法》第三章思想的具体化 。这次军事行动是体现孙子这位影响力巨大的中国思想家和哲学家的理论的一个极好例子 。《孙子兵法》写道:“凡用兵之法 , 全国为上 , 破国次之;全军为上 , 破军次之;全旅为上 , 破旅次之;全卒为上 , 破卒次之;全伍为上 , 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 , 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 善之善者也 。”
在圣马丁将军的思想深处 , 有那么一支“箭” , 从圣地亚哥指向利马 。他采取的行动也是不战而胜思想的最好明证:1818年建立的海军 , 1818年10月和11月凭借这支海军在塔尔卡瓦诺港附近截击了由11只运输船和2000人组成的海上远征军 , 挫败了西班牙增援塔尔卡瓦诺要塞和利马的企图 , 并俘获了大多数的运输船 , 增强了他的海军力量 。他还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圣地亚哥政府得到资金来装备他的远征军 , 通过政治和外交努力使他们避开马上就要发生的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内战 。
孙子在第一章说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 , 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 得算少也 。”圣马丁将军事先谋划 , 建立了“解放者军” 。这是个阿根廷和智利联合组建的军队 , 由2347人的阿根廷师和1967人的智利师组成 , 4000多名来自秘鲁各地的爱国者聚集在一起来对抗由苏埃拉指挥的23000名西班牙士兵 。在他如何夺取利马以及如何打败西班牙在南美洲势力的执行计划中 , 很明显 , 孙子所说的“庙算”起了决定性作用 。
孙子在他的著作的第十章说到:“将不能料敌 , 以少合众 , 以弱击强 , 兵无选锋 , 曰北 。”圣马丁眼光很清晰 , 战役计划是正确的 。他制定了四步骤的计划 , 通过登陆行动在沿岸的不同点部署部队 , 以使敌人分散部署他们的军队 。在秘鲁境内开展军事行动以显示他的影响力 , 争取人们对独立的支持 , 并招募部队 , 在法耳巴拉索港集结 , 避免在秘鲁土地上进行战争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