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靠举时,主考官为什么看了三遍他的试卷?

周进是《儒林外史》中塑造的第一个重要人物,也是范进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贵人 。从原文可知,周进为广东学道时,主持了当地的院试,而范进正是童生中的一员 。最终,作为主考官的周进,录取了范进,并将他列为第一名 。
在范进的科举之路上,作者吴敬梓对范进怎样考中秀才的这段科举经历描述非常细致,将主考官周进的阅卷情况更是描述的出神入化,让读者久久不能忘怀,从而陷入深深的思考 。
正因如此,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作为主考官的周进,为什么会录取范进呢?从原著内容出发,大致可以得出三点原因 。
一、相似的人生命运
周进和范进,这两人不仅名字里都有一个“进”字,而且两人的命运是何其相似 。原著中,周进在科举考场上,一眼就注意到了范进 。“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 。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锦带,何等辉煌?”
当已经功成名就,身为主考官的周学道,看着穿的破破烂烂,已经五十四岁高龄还在备战科举的范进,而自己已经是一身绯袍锦带,威风无比,此时的周进或做何感想呢?他必定会在范进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 。
曾经的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穿的也是破破烂烂,在薛家集上以教书为生,生活不仅艰难困苦,还要遭受来自各色人等的嘲笑、轻蔑和歧视 。镇上的新进秀才梅玖在众目睽睽之下,三次嘲笑和奚落周进,新中的举人王惠更是千方百计的轻蔑歧视周进,就连势力的薛家集百姓也都瞧不起周进 。
曾经的周进与此时考场之下的范进是何其的相似,已经五十四岁的范进穿的破破烂烂,生活也是艰难困苦,一家人连饭都没得吃,老丈人胡屠夫更是极尽嘲笑、轻蔑和歧视 。
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生活下,范进依然和曾经的周进一样,对科举忠贞不渝,将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其中 。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曾经经历了这一切的主考官周进来说,对范进同情之心必然会油然而生 。于是,在面对与曾经的自己同病相怜的考生范进时,作为主考官的周进,自然会对其另眼相看 。
二、周进乐于提携后辈
作为在科举上考了一辈子的周进来说,直到六十多岁都还没考取秀才,当去省城贡院看考场时,睹物伤情,就一头撞了过去,当场昏死过去 。还好并无大碍,在姐夫金有余及其商业伙伴的帮助下,用两百两白银捐了个监生,最终接连考取了举人、进士,从而登上人生巅峰 。
纵观周进的科举生涯,虽然历经坎坷,饱受世人嘲笑,但在其暮年登第,成为科举考试主考官之后,却能够提携他人,这正是其难能可贵之处 。
原著第三回中,科举考场上,童生魏好古突然出现在主考官周进面前,并且说到:
“童生诗、词、歌、赋都会,求大老爷出题面试 。”对此情况,作为主考官的周进,虽然对魏好古多有批评,并且命人“把那童生叉著膊子,一路跟头,叉到大门外 。”但是周进还是提携了魏好古,最终录取了他,并且将他列为第二十名 。
魏好古,何许人也?原著中对其描述零散见于第三、四回,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他不太喜欢八股文,最喜欢和擅长的就是写诗词歌赋,才学很普通,为人却是敦厚老实,考中秀才后与范进的关系非常好 。
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童生,尽管周进对其不是很喜欢,但还是尽量提携,这是周进这个人物闪光之处 。周进绝不会像“多年媳妇熬成婆”一样,去压制新媳妇,而是更多以过来人的身份去理解他们 。
在原著第七回中,当已经身为司业的周进得知范进被朝廷任命为山东学道后,对范进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