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靠举时,主考官为什么看了三遍他的试卷?( 二 )


“山东虽是我故乡,我却也没有甚事相烦 。只心里记得训蒙的时候,乡下有个学生叫荀玫,那时才得七岁,这又过了十多年,想也长成人了 。他是个务农的人家,不知可读得成书,若是还在应考,贤契留意看看,果有一线之明,推情拨了他,也了我一番心愿 。”
即使已经成为了朝廷大员,周进仍然是乐于提携后人,虽然时隔多年,仍然记得自己曾经落魄时所教的学生荀玫,记得他一家对自己的小惠 。在自己掌握大权之后,虽然自己不能直接提携荀玫,但是竭尽所能去间接提拔荀玫 。周进之所以想着去提拔荀玫,除了其为人厚道之外,更是因为其具有一颗乐于提携后人的心 。
对于自己都不认同、不喜欢的考生魏好古,周进都能在斥责之后,尽力的去提携;对于自己曾经落魄时所教的学生荀玫,他更是通过各种方法去提携;他提携与自己同病相怜的范进,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
三、在主考官周进眼里,范进具有惊世之才
第三回中,写到周进看范进所作的文章,前前后后一共看了三遍 。第一遍是情形是这样的:
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 。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 。”
当周进第一次看范进的文章时,是站在科举考试的主考官的角度,从选拔科举人才的立场出发的,自然而然,凭借范进的才识学问肯定是入不了主考官周进的眼 。结果可想而知,主考官周进发出了范进“怪不得不进学”的感慨 。
看第二遍时,情况就有改变了:
周进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 。”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 。
当周进第二次看范进文章时,出发点已经变成了可怜范进的苦志,并且周进开始从范进的文章中去努力寻找闪光点,即使找到一线闪光之处,便可将其无限放大 。这时候,周进在心里上已经肯定了范进是有才华的,范进的文章还是写的可以的 。
原著中写的周进看到第三遍时,情况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周进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当周进第三看范进的文章时,出发点已经是凭借范进的才华,是可以录取了 。从而周进开始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范进的文章,凭借这种好感,周进这一看,便看出新高度,读出新境界 。觉得范进的文章乃天地间之至文,字字珠玑 。
【范进靠举时,主考官为什么看了三遍他的试卷?】初次看范进的文章时,周进还没有多想;但是当后两次看范进的文章时,周进已经是在认可了范进这个人的基础上,开始审视其写的文章了 。其结果可想而知,直至发现范进的“惊世之才” 。在周进眼中,范进所具有的不是小才,而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才 。
范进的这种大才,一般的糊涂考官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周进可以看得出来 。这就与“情人眼里出西施”有异曲同工之妙,周进先肯定了范进其人,再看范进的文章,就越看越觉得其有大才 。
从这一点上来看,也很容易理解周进为什么会录取范进,并且还将他列为第一名,至少在周进眼里,范进是世间难得的具有惊世大才之人 。